我喜爱主题阅读,它带给我准确、深刻、系统的专业知识,但若要寻求发现、灵感、创新,我还是会选择泛读。
厄尼·泽林斯基说:「创造是对陌生事物的欢喜。」当你和某个不熟悉的陌生事物邂逅时,我们身体中沉睡的创造性就会被唤醒,伸一伸它的懒腰。所谓的有创意之人,就是那些脑中充斥着陌生之物,从混沌中创造新事物的人。
人越成长,就会发现喜好、兴趣、优势越会将自己的封锁在一个固定空间,朋友圈只能看见自己的兴趣的,电台只能听见自己喜欢听的,网站只推荐自己喜欢吃的,一切按照你的喜好量身定制,一切都在刷新,但循规蹈矩,一切都在变,但都一成不变。
渐渐地,陌生不在出现,创新不再涌现,而我仍贪恋陌生的新鲜与创造的刺激,所以,我常会主动去接触那些我日常不能遇见的事物。
例如我会刻意将想用而不是常用的 App 放在首屏;强制将自己看的网站放在首页;订阅一些我会不感兴趣且无用的信息;打开音乐随机模式听听自己从未听过的音乐;公布自己的微信加一些不是自己圈子的人;去博物馆或美术馆看看压根就没有听过的展览;听一听别人讲一讲我平时不会主动去看的书;去书店去翻翻看起来没有什么用的书……
你可能会问:「你这样东看看,西逛逛,真没有效率呀?!」
是的,还真没有效率,但相比做井底之蛙,外面参差多态的世界更重要。
正如李如一说的那样:「我在谈论同时(信息入口)多窗口时并没有考虑效率(当然确实是在反沉浸——或者说反沉迷?哈哈),我考虑的是让适度的噪音进入自己的媒介膳食组合。另外,窗口的数量不重要,重要的是同时有多个窗口出现在妳的视线内。」
P.S.最近将自己的首页设置为 https://hootsuite.com/dashbo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