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认,自己是个奇葩,还是个功利心很强,严重完美主义的奇葩。
升级当妈以后,这种病症越发强烈。尤其,在给孩子选择学校的问题上,症状很明显,而且一直恶化。
按照自己美好的念想,孩子从小要在自由与规则并重,素质与成绩齐飞的国际学校里一天天长大。
一边愉快玩耍,一边好好学习,最好琴棋书画样样拿的出手,英语说得像中文一样溜,长大之后,出国读个全球top 10,毕业后工作既体面又高薪。
后来,和许多妈妈聊天,才发想,原来很多人都这么想。
再后来,也就越发理解了妈妈们为什么焦虑,为什么愿意既花钱又出力把孩子送到名校,平常各种辅导班轮流转,交钱眼都不带眨一下。
“我的孩子是块料,我的孩子值得拥有美好而成功的人生!”
这应该是大多数亲妈的心声。
所以,论“付出与回报比”,每个人的辛苦都甘之若饴。
即便孩子能不能成才是很多年之后的事情,目前肯定没有定论。
但,你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就凭这个道理,没有哪个妈赌得起。
在公立学校对面办辅导班的原因,见多了焦头烂额却满怀希望的妈妈,也见多了整日为学业所累,没有时间玩耍的孩子。
所以,我对公立教育一直嗤之以鼻,一门心思想让孩子从幼儿园开始一路国际学校,直到学成归来。
在国际学校铺天盖地的宣传里:清一色纯英文环境,自由平等,活泼有爱,孩子们既开心快乐,又学业有成,整个一副和谐,美好的画卷,让人垂涎欲滴。
你看,这么轻松愉悦的环境,这么高大上的教育理念,这么牛逼闪闪的外国名校,这些叠加起来,足以给人一种幻觉:我的孩子,以后就是巴菲特,就是比尔盖茨,再不济也是个投行总裁。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样,我就一直这么想,所以送孩子上国际学校的想法一直非常坚定。
直到,最近发生的几件事,在一定程度上治愈了我的执拗,更确切的说重重的给了我一记耳光,把我扇得清醒无比。
▌前些天,执意让老许一起带着孩子去参观市区某国际学校。
学校建设很棒,与我们想象中的的样子大差不离。
放假的原因,保安拒绝了我们进校园的要求。
然后,两人在学校外围边看边询问儿子的意见。
此时,正好路过几个返校的高中学生,我便走过去叫住了他们。
孩子们很热情,很认真的地回答我的问题,甚至一度怀疑我是街访的记者。
我指了指旁边的儿子,他们便更加放松了许多。
按照他们异口同声的转述,这个学校挺好,学习任务一点不重,上课随便学学,考试及格万岁,课外活动超级多,唯一糟心的是高三最后一学期要为出国备考托福。
“那你们为什么要出国呢?”
“呃…”几个人顿时怔住了。
他们这个年纪,应该没想过这个问题,当然更不会想:出国之后怎么办?
回去的路上,我和老许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越发觉得,这样的国际学校不是我们想要的。
首先,在我们认知念里,学习本身是件神圣的事情。无论什么科目,你可以在愉悦的环境中,用更好的方法学,但不能有随随便便应付差事的心态。
其次,我们对国外的教育完全一知半解,纯粹停留在臆想层面。我想,大部分家长把孩子送到国际学校应该是奔着精英教育去的。
但,国外真正的精英到底怎么学习长大的,我们知之甚少。最恐怖莫过于,因为我们的无知和短浅,潜意识里无限扩大国外精英的人口比例,所以自以为是的判断把孩子送到国际学校就是成为精英的捷径。
还有,目前国内的这种形式雷同,口号无甚差异化的国际学校,他们的教育初衷到底是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还是真正想培养你的孩子?
这些我们不得而知,至少,从我切身得到的反馈看,对他们的动机有些存疑,至少这所学校是。
▌晚上,正好约了同学聚餐。
席间,也讨论到孩子上学的问题。
他们两个都有国外工作或者留学的经历,他们的说法和李敖讲的自身经历非常雷同。
李敖出国留学那会,教授在课堂上几乎不怎么深入讲知识,所以,很多人,包括李敖自己经常一知半解。
但,李敖受不了这种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摇晃的感觉,所以,经常自己查阅文献,或者跟在老师屁股后面问个明白。
有一次他问老师:你为什么不在课堂上多讲点?
老师回:我是为了筛选真正愿意学的人,比如你。
后来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
从这个层面讲,国外的精英铁定不是随随便便玩着就成功的,虽然细节我们无从得知,但道理应该是这样。
▌而,也是在这几天,偶然之间读到欧神一篇关于鼓励大家生孩子的文章。
按照他的逻辑,孩子是万世不移的财富,应该多生多养。
但,实际情况呢?
很多人不愿意再生了,或者说不敢生了。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的社会文化和传统中,难的有父母心甘情愿接受自己的孩子出生卑微,长大哪怕当个售货员,清洁工,或者农民也坦然接受,并为他感到骄傲,除非那些对生活失去信心,破罐子破摔的主儿。
所以,再回到接轨国际教育这个话题上来。
大多数父母应该还沉浸在教育接轨国际的梦里舍不得醒来。只是,这种接轨,到底是接的国外扫盲的基础教育,还是培养社会精英的教育?
我们不得而知,更确切的是,我们无从获悉。
这个社会,到底多少国际学校,做着挂羊头卖狗肉的买卖,这个应该是我们擦亮眼睛看明白,也要闭上眼睛想明白的事情。
你的期待在哪里?
你的底线又在哪里?
这些,我们应该为孩子提前想好。
果断放弃这个传说中的国际学校。
回过头,我才发现,原来公立学校也没那么不堪。
除了众所周知的课负重,唯成绩论饱受诟病外,其余也没太多令人不齿之处。
而且,这些中高考制度的存在,在一定程度迎合了父母“望儿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
而,我们不得不承认,整个社会提倡的这种“类精英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发展,或者个人发展应该是大有裨益的。
就像一种无时无刻不在的正向激励一样,父母觉得你行,老师认为你该行,你也觉得自己很行,久而久之,无论孩子,还是整个社会就会进入一种正向发展的状态里。
没有人掉队,或者说没有人愿意掉队,对社会进步而言是件大幸事。
这种心理导致的行为,应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中国会越来越强大。
不可避免,会有人和我原来鞭笞的一样:为什什么要那么辛苦,学那么多毫无意义的东西?成绩又不是王道,何苦那么辛苦?
原来,这是我拒绝让孩子上公立学校的很大的一个因素。
近日,慢慢的开始思考,并开始接纳这种辛苦和竞争。
连岳的公号今天写篇文章,没有生活不辛苦。
文章的开头是个女读者来信,她讲自己一个人全职在家带两个年幼的孩子,老公早出晚归上班,晚上还要兼职做滴滴司机,夫妻二人一天讲不了五句话。所以,她很郁闷,然后写了一段话表达自己对老公和对婚姻的不满。
这样的场景,好像很多,很普遍。
工作总是很忙,生活总是很累,让你没有时间亲亲我我,更没有时间性生活。
这怪谁呢?
连岳的回答总是可以醍醐灌顶:不辛苦的生活是没有的。不辛苦的婚姻也是没有的。
辛苦是人生的成本。
有个最基本的经济学常识是:任何事情都有成本,你想得到,必付出成本。
如果我们处理人生与婚姻问题有成本意识,那么,将减少许多烦恼。
大多数烦恼来自于想得美,却不愿付出成本。
这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总是可以简洁明了,切中要害。
人生本就辛苦,而且,就算辛苦也不一定成功。
这个世界,竞争就是那么赤裸裸。
无论你愿不愿意承认,想要翻越一个阶层,拥有更多的资源,可以更加体面的生活,更加自如的支配自己的时间,你就得比别人辛苦,比别人累。
而,这种累,别人代替不了。
有的时候,我在想,要不要把这个世界永恒的法则告诉孩子,并且让他从小就认识并接纳竞争无处不在,而你注定要努力前行,成为更好的自己?
还是像原来一样编织一个美好的梦给他,也给自己,告诉他岁月静好,亦没有人为你负重前行,而你只要一路国际学校,顺利如期毕业,然后就可以成为社会精英,从此顺风顺水?
真相,还是谎言?
当你自己在谎言中无法自圆其说,或者看清楚,想明白一些事的时候,应该告诉孩子事实的真相是什么。
虽然略显残忍,但我们一路同行。
这样想来,就没那么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