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剽悍行动营12期复盘——感悟
作者:王小宝
训练营结束了,想说说这段时间以来我的收获。我之前会以解决一个问题为目标,什么不行解决什么。可是越经历越发现,没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因为很少人能看到“问题”的真相。看清问题的真相,俗话说就是活得明白一点,活得明白一点不会让问题消失,你只是看到它如何发生,才宽容的接纳了。
以下是我的收获摘录。
1. 想法只是头脑里一瞬间冒出来的东西。而信念是我们脑海里一以贯之的东西。就像我们戴着一个眼镜。当一个眼镜戴了很长时间的时候,我们就意识不到眼镜了。比如我们带着一个有色眼镜,一两个月后,我们不会觉得这个眼镜歪曲了我们看到的世界,只有当我们摘下这个眼镜的时候,他才能看到世界本来的颜色。
信念最可怕的地方在哪里呢?在于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戴着这副信念的眼镜。比如有人买房,但他绝对想不到还可以把首付这部分钱分成两部分,买两套房,他会想我买一套都够累的了,还买两套。所以这个可能他是看不到的,在眼镜以外的世界,他们是看不到的。
也因此我们忽略了很多可能。比如做生意,有些人总想着赚了足够的钱再去做,有些人借了钱就去做了,这个时间差就拉开了,因为前者相信做生意必须只能用自己的钱。
我们的人生中有很多的脚本,比如什么时候上小学、中学、大学,必须结婚、必须有稳定的工作,可是为什么有的人能辍学去创业呢?会不会我们也在无形中已经给自己设立了很多很多的框架和藩篱。把自己限制住了?
所以,打破信念就是让我们去看到自己的框架,把自己的眼镜摘下来,去好好看一看这副眼镜。看清自己的局限性,从而,突破它。
2. 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这个有机体组成的世界,自己是在不断变化的,而且这些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比如伤口,我们不去管它,你的皮下组织会不断自我再生自我修复,这个伤口自己会变好。很多事情,你什么都不做,它会变的。这个观念本身并不新奇,但用它来破除另一个观念的时候,它就会显得新奇。很多时候我们看别人、看自己、看社会、家庭或者是一个团队,我们经常当他是不变的。比如我们假定一个人是内向的,他一岁、十岁、八十岁都是内向的。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误区:认为人是不会变的,事物是不会变的。
但事实是,对于有机体来说,不变是暂时的,变才是永恒的。
3. 我们的很多改变在更大的层面上其实是去维持它的不变。我们要看清楚真实的问题,要后退一步,不要太着急,因为当我们撸着袖子去解决问题的时候,可能恰恰在维持着我们的问题。
从个体层面看,例如,每到新年我们就会列一个长长的计划单,年初总是精力满满,但慢慢的改变的动力就变弱了。放在行为上看,这个人总是在改变的。但你会发现,第二年他还是这样列了计划,一开始很有激情,后面又懒散下来,年年如此,虽然他一直在改变,但其实他也在维持不变,因为他的模式没有改变。这个时候,最好停下来,因为真正的改变,是你要后退一步看到自己的模式。
很多时候我们的改变,长远来看其实是在维持一种模式。情绪层面上,比如我们说不要焦虑、不要紧张、别瞎想,想太多睡不着,但这恰恰维持了焦虑、紧张、这恰恰是在瞎想。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问题我们好像看得很清楚,但就是解决不掉,其实是我们并没有看清楚这些问题。
4. 什么是因果?要研究世界的规律,我们要从自身出发去研究自己以外的规律,我们就要理解很多事情为什么会发生。所谓因果论是指:一件事情和另外一件事情有必然的联系。如果我找到决定现在这件事情A发生的之前那件事B,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只要我改变了之前那件事B,就能改变现在这件事A。
当我找到这个原因的时候,接下来我就会想,我该怎么改变。我会发现,当我们认为因果非常确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问题解决不了,比如我这么不会恋爱,是因为父母的亲密关系不好。但我们不可能再回去小时候。于是问题被搁置了。
因果论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但它不一定是真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复杂的。比如你穿了很多,你还是感冒了,你穿了很少也可能不会感冒。事物之间有很多随机发生的联结,因果只是其中的一种可能。一件事的发生是很多很多随机事件组合发生的结果。事物之间的关系有时候是随机的,只是我们试图从这些关系中提取出因果的部分。
比如我们做不到一件事,我们会解释是因为之前的一件事,所以我们就心安了。但当我们意识到因果论只是一种解释时,我们会发现,还是有其他办法解决问题的。比如一个人恐惧社交,尽管他在心里认为,他没有办法和一个人好好打招呼,可能是因为他的父母就很沉默寡言,但当他意识到这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可能时,他会觉得这个问题其实是可以解决的,尽管他心里害怕,但他可以换一种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