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次的生死智慧课程在这个最为炎热的夏天走向尾声,想着不知何时能与各位老师及同学相见,陡然升起一阵淡淡的伤感。
郭老师安慰我们:“结束也代表着一个新的开始”。充满智慧的人总能一招就点中穴位。是的,课程的结束也像生命走向终点一样,有开始也必然有结束,有了结束才会有新的开始。
今天陆钦池教授和林其贤教授给我们讲授生命伦理和器官捐献及预防自杀问题。
林其贤:国立屏东大学中文系所副教授,主要教授隋唐佛学、宋明理学、佛教生死学、佛教心理学等课程;
陆钦池:医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教授,近年来深入关注生死学与临终关怀议题。
一、伦理与道德
1、伦理与道德的区别
伦理:就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是指一系列指导行为的观念,是从概念角度上对道德现象的哲学思考。(来自度娘)
伦理具有社会性和客观性,指的是客观的法则。蕴含理性、科学、公共意志等属性。
道德:指衡量行为正当的观念标准,是指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来自度娘)
道德表现于主观的个人,蕴含性情、人文、个人修养等色彩。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尽管原则很明确,然而,在现实中,这些原则又常常互相起冲突,比如:
(1)不伤害原则与有利原则的冲突
比如足部严重溃疡的糖尿病人,当其溃疡有发生败血症的危险是,为保命而对病人进行截肢。
(2)不伤害/有利原则与公正原则的冲突
比如有四个等待肾脏移植的病人,因为肾源有限,只能按公正原则进行病人选择。对于这点,在发达国家做得很好,就比如富有及知名度如乔布斯,依旧要和普通老百姓一样等待肾源,最终在等待的过程中离世。中国,我只能说“呵呵”两字。
(3)有利原则与自主原则的冲突
比如某孕妇若继续妊娠会对健康不利,但孕妇又特别希望生下这个孩子。于是医生基于有利原则与孕妇想要生下孩子的自主决定冲突。
2、病人自主权利法
台湾相比大陆,病人的自主权利法已经得到法律的保护,于是林教授给我们介绍了台湾这部法律的一些细节。
2016年1月6日,台湾立法通过《病人自主权利法》(以下简称本法),这是亚洲第一部以病人医疗自主权利为规范核心的法律。
该法的规范,以病人为主体,尊重病人的医疗自主,保障病人的善终权益,希望藉由法律规定确保病人有知情、选择或拒绝医疗的权利。
据《天下杂志》统计调查发现,台湾的加护病房密度全世界第一;长期依赖呼吸机维持生命的人数是美国的5.8倍,而在2-3万靠呼吸机维持生命的病人,绝大多数是一直不清、超过70岁的长者,甚至有人用到100多岁。
长期依靠呼吸机的病人,真的幸福吗?
那我们又如何让家人或自己死得有尊严呢?
(1)危急重病的器官功能障碍无法治疗时;
(2)没有办法达到治疗的目标;
(3)维生医疗结果很可能跟病人价值观不一致。
有责任的重症医生面临上述其中任何一种情况时,就必须考虑维生设备的撤出,让病人保有善终。
相比于大陆地区,台湾在善终方面做得比我们成熟很多,比如提前预立遗嘱,签署是否需要紧急救护,安宁护理等诸多方面都做得不错。
林老师和郭老师每个月,不远千里飞过海峡来给我们上课,正是发心让更多的人,让他们更早地安排自己临终事项,以便让大家更好地活在当下,活出生命的精彩,不枉来人世间走一遭。
二、器官捐献与遗体处理
1、器官移植
移植:是指将一个个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用手术或其他方法,导入自体或另一个个体的某一部分,以替代原已丧失功能的一门技术。根据导入移植物不同,分为细胞、组织和器官移植。
供体:捐出器官的一方
受体:接受器官的一方
2500年前就有皮肤移植成功的案例,而现代的器官移植是在动物实验,特别是血管吻合的基础上,从肾脏移植技术开始发展起来。
2、与供体有关的伦理问题
器官从哪来?
是大家极为关心的问题,目前主要有以下四种渠道:
(1)从刚死亡的人体获取
(2)从活的人体获取(病人的亲戚)
(3)从动物身上获取
(4)其他特殊供体:囚犯、未成年人、胎儿、克隆胚胎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供体。
其中(4)的伦理问题尤其严重,我国2015年已经立法规定不允许要求囚犯提供供体;失踪儿童中有不少人的器官被非法拿走;胎儿、克隆胚胎的细胞更是有着诸多的伦理问题。
3、与受体有关的伦理问题
(1)心理负担,毕竟身上有别人的东西,甚至是从私人身上来的;
(2)受体自我认同感的缺失,可能会觉得自己身体的不完整;
(3)异体带来的身体危险级受体尊严感的下降
(4)社会歧视,假如身体上移植了动物的器官,这个心理负担会比较大。
4、关于器官移植的准则与法律
1987年,WHO通过了《人体器官移植知道原则》
2010年,我国印发《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方案》
2013年,国家卫计委公布《人体捐献器官与分配管理规定(试行)》,同时从2013年9月起,确保器官捐献按COTRS(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分配,确保公开公平。
目前,我国器官捐献量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未来,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移植大国。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网站:www.organ-donation.ort.cn
在这里想对所有捐献器官和大体的往生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感谢,正是你们的大度与善良,让更多的活着的人受益无穷。尤其是捐献大体给医学院学生的慈悲者,你们你学生们的无言良师!
三、自杀及防范
1、自杀及解释
自杀是指个体在复杂心理活动作用下,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学者们对其分类有不同的看法。
每年有80万以上的人死于自杀;其中在15-29岁人群中,自杀是他们的第二大死因;全球75%的自杀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自杀死亡站全世界死亡总数的1.4%。
2、自杀的分类
在这个网络盛行的年代,我们尤其需要警惕网上的各种“相约自杀群”,在这群乌合之众里,个体的理性会无足轻重,反而可能会盲目从众,从而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
都市三大人群容易自杀:
(1)有精神障碍
(2)夫妻矛盾
(3)经济困难者
3、预防自杀
想自杀的人可能会在自杀前数天,数星期或数月有以下的症状:
(1)表示自己一事无成,没有希望或感到绝望
(2)感到极度挫败、羞耻或内疚
(3)曾经写出或说出想自杀
(4)谈及“死亡”、“离开”及在不寻常情况下说“再见”
(5)将至爱的物品送走
(6)避开朋友或情人、不想和人沟通或希望独处
(7)性格或仪容剧变
(8)作出一些失去理性或怪异的行为
(9)情绪反复不定,由沮丧或低落变得异常平静开心
据陈兵在《佛教生死学》中对每一种自杀方式的研究结果发现,每一位自杀者都会经历始料未及的巨苦。
比如坠亡者,在坠落的过程中须经肺部破裂、心脏爆裂、肋骨断裂、器官受损后方才死去。比如服毒而死者,多会经历呕吐、眩晕、头疼、腹泻、抽搐等折磨,方在极度痛苦中死去。
再此呼吁大家:自杀很痛苦,选择需谨慎!
靠自己的力量走不出自杀的冲动时,请拨打热线电话请求支持:021-51719995
十节课,在老师们的用心指导下,我从回避死亡话题,到不再恐惧死亡,向死而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每一天。
我想这十节课一定是我生命中最好的礼物,感恩遇见!
我是幸容,感谢您的阅读!
附推荐相关阅读书目:
《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简媜;
《最后一堂生死课》-辜琮瑜;
《人生最後一件大事》-大津秀一;
《最好的告别》-阿图·葛文德;
《大往生》-中村仁二
《临终心理与陪伴研究》-余德慧
《善终,最美的祝福》-长尾和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