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甫洛夫的狗一听见铃声,便想起那味道。
——题记
1
在日常生活中,决定我们行为的除了感性和理性外,还有一位幕后黑手——惯性——潜意识里习惯的行为模式和思维回路的总称。
而习惯,便是惯性的外在表现。
有些习惯是生活必备,比如饭前洗手,睡前洗脸;有些习惯是出于个性,好比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些习惯是良性循环的,就像读书写字,思考总结;有些习惯则伤人害己,譬如抽烟酗酒,赌博投机。
不过,还有部分(或是很多)习惯则是看起来人畜无害,但实际上是堤上之蚁。
纵你千里,吃你没商量。
2
其中有些习惯是主要作用于自身,比如低头看手机。
出于惯性,稍有闲暇,我们都会有意无意的弯下脖子,打开手机,好比昨天,前天,一直到很久之前的某一天,而且仍旧延续着。
可能一开始的时候,手机给了我们许多的新奇,快乐甚至是美丽的记忆。以至直至今天,我们仍然怀念,并为了再次体验而不断的投入时间和精力,而忽略了现时自己真正的需求。
《断舍离》中有一句话: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
所以,也请你将自己的时间轴调整到现在,再看一看,是不是还有许多比看手机更重要且会让你感到快乐的事情还没有去做?
3
与主要影响的是自己的习惯相对的是——主要影响我们和他人关系的习惯。
若将前者称为行事,那么后者就是为人了。
首先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女孩会因男生不懈的追求最终应了他?
假设,女孩本对男孩并没有感觉,但男生仍然坚持每天早上一杯牛奶,晚上一句晚安,直到女孩习以为常。这时候,如果某天早上不见牛奶,某天晚上没有问候,那么女孩自然会有些不适应,而这种身体内部的感觉可能会让她误以为是对男生动了心。
有人说,爱情到了最后更像是亲情。那么,如果一个和你并非血亲的异性通过ta特意坚持的一些言行和你建立了某种类似亲情的情感,不是也有可能产生类似爱情的感觉吗?
这并非是说不提倡爱一个人勇敢去爱并坚持下去,而是想提醒——
不要让惯性欺骗了理性,让习惯束缚了内心。而在自身对自我的认识和对人的辨识力等还不成熟的时候,最好不要让自己的摇摆和犹豫或尝试的想法给这类习惯提供了沃土。
陪伴确实是最长情的告白,不过,若是不顾对方感受只求达成目的,那并非陪伴,而是无赖。
知乎上有句话很好,表白不是发起战斗的冲锋号,而是战斗胜利的凯旋歌。个人观点,真正的爱情应该像路遥笔下的孙少安和田晓霞那样,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水到渠成。
所以,请你想一想,如果是另一个这么做我是否也是同样的态度以及假设是一生我是否仍然愿意和ta在一起?
简单来说就是从习惯手里夺回对身体的控制权。
4
那么,如何才能将心上缠绕的习惯除掉呢?
首先,需要一面镜子,清晰的值得信赖的。
好比我们凭借镜子可以整理仪表,一面照见心里想法和背后动机的镜子也能帮我们洗去模糊的景象,看见真实的存在。
哥林多后书10:4说,我们作战的武器,不是血肉之躯所用的武器,而是靠着上帝大有能力的武器,能推翻根深蒂固的事物。
这里说的武器指的是圣经,可以如剑那般斩下心里的荆棘,扫清扎根的朽木。
对镜子和武器的选择需慎重,哈哈镜看到的是扭曲的世界,无用的武器只能让人丧命沙场。
5
另外,知识在脑中只能称之为知识,作用达到了心便是悟性,行动出来才算智慧。
雅各书1:22-25有言,可是,你们要实践神圣的话语,不要单单听了就算,想出虚谎的道理来自欺。因为听见神圣话语却不实践的,就像一个人对着镜子观看自己天生的面貌,看过就走开,马上忘了自己是哪一种人。可是,人如果仔细察看那自由的完美律法,并且恒心遵守,不是随听随忘,而是付诸实行,就会因为实践出来而得福。
愿你可以除掉心上束缚的那些暗刺,好叫心自由,人喜乐,路坦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