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愿意来北上广深打拼,即使过得异常艰苦,远离亲人,仍然义无反顾?
来自知乎的问题。
目前排名最高的答案,是一个曾经在上海打拼的IT人,因为舍不得病重后虚弱的母亲,而回到家乡乌鲁木齐的人。
生活分为了两种,一种是在大城市打拼,艰苦艰辛,义无反顾;另一种是在家乡悠闲,简单舒适,安逸享受。答主作为两种生活都体验过的人,似乎非常有发言权,在大城市的生活,标签是奋斗、向上、艰难、自由等等,而在乌鲁木齐的生活是安逸、憋屈、无法理解、三观崩坏。
于是有了一些关于自己的选择的思考。以前的我,认为选择腾讯,就代表了自己的奋斗,你有多大能力,就能做多大的事情;而选择公务员,则是另一种方式工作,收敛心性,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平庸的样子,在不用动脑的工作里周旋。
工作一年半的时间,在这个公务员的环境里,会有一些思考。是不是真的优秀的人,都选择去了大城市发展,在他们认为值得的地方奋斗,而留在家乡的人,似乎都是甘于平庸,乐于过这种「一眼能望到头」的生活。有一种想法是,留在大城市和留在家乡人,在智商上的差别并不明显,但他们选择的生活方式不同。人有千千万万种,而这两种生活,没有孰高孰低、孰优孰劣之分。一个想要改变世界的人,你永远无法说服他甘于平淡安逸;一个只想关注家庭平和度日的人,你也无法鼓励他鸡血奋斗,实现梦想。另一个方面,在大城市打拼的人,他们的目标更容易外化,互联网、金融、咨询等等行业,聚集会让身处其中的人更容易找到相同的目标和认同,而留在家乡的人,由于没有共同的目标,或者说他们更多的只是把工作当成工作去执行时,生活的目标就会多元化而无法统一,表现出来的形态就成了「平庸」和「无所事事」。同时,知乎的「互联网向」,也容易让评论和赞同略有偏颇。在「留在家乡」的人的世界里,也许根本没有知乎。
也许我们生活的一切都是为了有意义。而意义的定义只在每个人的心里。
我害怕的只是
傍晚六点下班
换掉药厂的衣裳
妻子在熬粥
我去喝几瓶啤酒
不让自己掉到这样无边的生活里,有很多种方式,用「打拼」来改变是一种,用「生活家」来改变又是另外一种。
我没有什么改变世界的梦想,在我的生活里,在我目前的「枷锁」里,只愿自己能生活得强烈一些。毕竟我们生来就是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