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第九章:功遂身退。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建功立业,达到人生辉煌顶峰时,若能急流勇退,便是顺应了自然规律。
这让我想起了很多的武侠小说里的主角。总是在平复一场改朝换代的“江湖劫难”之后。功成名就应当顺理为新一代“武林盟主”后却常以经典台词“江湖恩怨,冤冤相报何时了。”宣布归隐山林,逍遥赛神仙。
他们深知,这一时的“风平浪静”“江湖面“也正是酝酿下一波“惊涛骇浪”的温床。
人在春风得意的时候,主动放弃令人骄傲和陶醉的各种名利光环。实在是不容易,需要有一种强大的自我驾驭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它代表着一个人的智慧和修养。个有智慧的人,不是消极被动的任由命运摆布,随波逐流。而是积极主动地驾驭自己,在自如的人生体验中达成自己的目标。一个有修养的人,总是有自知之明,能量体裁衣,不失分寸。
分享一下曾国潘的经典故事
曾国藩是清朝的中兴大臣,但他同时又是一位秉承道统的儒生,深得儒道两家明哲保身和功成身退之智慧。
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之乱,因战功卓著,被封为毅勇侯。当时曾国藩的权力之大,在有清以来,是前所未有的,可谓功成名就。
但他并不为此得意,也从不表现出来。他深知功高震主、树大招风、高处不胜寒的道理。虽然位高权重,但他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他明白,自己虽深得皇上和慈禧太后的信任和重用,但他以及他的军队,对清政府仍是个心头大患。他明白自己汉人的身份,更明白高处不胜寒的道理,所以不敢功居自傲,不敢有得意之色,而是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时时怀着戒惧之心,居安思危。
他决定急流勇退,他奏请清廷将自己一手创建的“湘军”裁撤,以此表明自己对清朝的忠义。当时,清廷也在考虑如何解决湘军的问题,湘军如此强大,曾国藩如此有威信,实在是让人心里难安。正苦于如何拔掉这个肉中刺呢。曾国藩如此知趣主动,正合清廷之意,于是很痛快地答应裁撤湘军。因为曾国藩正是功高招妒时,很多人想借湘军做文章,想置他于死地时,功成身退。这样,既稳定了大清,也保护了他自己。
于是清政府委任曾国藩为两江总督,而这正是曾国藩想要的,功名皆无损,安享晚年,真是两全其美。
身边有一亲戚,2015年一轮牛市行情。本来赚得盆满钵满。40万本金翻倍,后来还加杠杆,顶峰时资金高达一百多万。朋友和老婆劝他见好就收,他踌铸满志,哪里能听劝。结果5178高点后断崖式暴跌,短短一周直接爆仓,被强制性平仓。只收回不到8万的资金,差点跟着排队跳楼。
如果他懂得“功遂身退”,在巅峰之时,画一个完美的句号。然后来一个潇洒的转身,在辉煌中谢幕,留下的会是决然不同的,美好的人生经历。
**********
以下为《道德经》的原文和解析
原文:
持而盈之①,不如其已②;揣而锐之③,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④;富贵而骄,自遗其咎⑤。功成身退⑥,天之道也。
注释:
1.持:把持、执有。盈:丰盈,满溢。
2.已:罢休,结束。
3.揣:捶击,锤炼。锐: 尖锐,锋利。
4.莫:不能。
5.遗:招致。咎:过失、灾祸。
6.成:又作“遂”,成功的意思。
译文:持有的东西到了满盈的状态时,不如适时罢手;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堆满家中,没有人能够守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便是给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得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解析:
本章集中阐述了物极必反的道理。提醒我们凡事要留有余地,不要把事情做得太过,“水满则溢,月盈则亏”,把握好度。
为什么说物极必反呢?如果说某种事物已经相当好了,而还在继续变得更好,那只能说明他还没有到达“极”的状态。一旦到达“极”的状态,一定是会走下坡路的。原因很简单,这就是事物存在有限性。老子说过:不论是抽象的道理,还是具体的事物,只要他们能够被指认出来,也就是不会永远存在的。
在现实世界中,凡是为我们感官可知的事物,也就都是有限的存在,它们都有出生的那一天,而同样会有灭亡的那一天,不会一直没有终点的存在下去。
所有的事物都会有一个发展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会有巅峰,也会有低谷。走过了巅峰,必然就是低谷。
老子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也就是说持有的东西,达到了满盈的状态时,不如就此罢手。持“盈”的结果,将难免于倾覆的祸患。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揣,在这里是锤炼的意思。这句话是说,如果锤炼得很锐利,那么就是不能够长久保持的。我们知道,一把刀最容易磨损的地方就是锋利的刀刃,一根针最容易受损的地方就是很锋利的针尖。诸如此类,都说明了“揣而锐之,不可长保”的道理。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金和玉都是非常珍贵的东西,它们代指一切价值很高的财物及为人所珍视和看重的地位,名声等。老子提出:即使你拥有了相当多的财富,你能够守得住吗?获得这样的财富是很艰难的,可是守住财富是更为困难的,自古以来就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富贵加上骄傲,就会导致祸患。为西汉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韩信,贪恋权势利禄,虽屡次遭贬,仍 不思归隐,后因谋反之罪名被杀死在长乐宫中。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成功了就退下来,这才合乎天道。春秋末年的范蠡,辅佐勾践灭吴称霸,功勋至伟,被封上将军。但范蠡深知“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明智地选择了功遂身退,“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传说范蠡隐居于“陶”,改名陶朱公,后以经商致富,曾经三掷千金于天下。
老子已经悟出辩证法的道理,正确指出了进退、荣辱、正反等互相转化的关系,否则便会招致灾祸。因而他奉劝人们要趁早罢手,见好即收。
以上说的都是事物从低谷到顶峰,必然要走向下坡路。当然反之的话,我们处在谷底时,也要心存希望。总有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