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曾经在《百年孤独》里说过“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恰似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句“时也,命也”,人生的成长过程中很多事情似乎冥冥之中有了定数,这也造就了很多中国人的哲学观,要顺势而为才能适者生存。因为你逃避不了命运要给你的,你也抓不住人生中的过眼云烟。
成长的历程可以是一个人的,也可以是一件事的,更可以是时代的更替。但主角永远是人,人经历着时代的变迁,人改变着生活的状态,人制定着世界的规则,人操纵着秩序的来回改变,同时人也接受着自然的反馈,自食着自傲的恶果,重蹈着,覆辙着。如果经历是成长的组成部分,那惯性就是成长的动力。惯性思维引导着惯性行动,从而让你感觉某人某事似曾相识,从而让你感慨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种惯性也有一个通俗的名字叫做“习惯”,你习惯为喜欢的人买一杯奶茶,你习惯看到领导先笑脸迎上,你习惯临睡前再刷一会视频等等。习惯就像一味中药,用对了药到病除,用错了就是慢性毒药。那么站在我想变的更好的角度上,个人成长是否应该建立良好的习惯,事物的成长上可否先制定良好的秩序呢?
我特别喜欢其中一句“所有人都显得很寂寞,用自己的方式想尽办法排遣寂寞,事实上仍是延续自己的寂寞。寂寞是造化对群居者的诅咒,孤独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现在快消费的时代,通过移动设备消磨寂寞,到最后发现更加寂寞。一个树苗长成大树是因为他的成长基因就是阳光水分养料,然而人类太智慧了,我们的基因给了我们太多的创造力,给了我们无限成长的可能,也给了我们无限烦恼的成长。成长经历中的“求而不得”应该就是烦恼的根源,有首老歌叫《最近比较烦》,就是告诉我们为什么烦恼,因为想的都没实现,那没实现怎么办呢?大部分人选择的方式是“用非现实假装实现”,但这种“实现”的现实让人看了不免觉得自欺欺人啊。虽不能说人类因快消文化产生了“基因突变”,但却是一种潜意识的种植,注入灵魂的不再是如何用孤独去审视自己,不再是如何用孤独不去随波逐流。成长是对“潜意识”的守护,我们的潜意识自然是要做利人利己的事情,潜意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从心出发,如果心里一开始就想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那何愁自己不是一个孤勇者。
“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原来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成长的本质是要回归,就像我们说的人类要回归大自然,人生潮起潮落,从零开始,从零结束,尘归尘,土归土,人生如此,文明亦如此,遵从自然,才能自然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