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不知其解。愿闻其故。
岐伯对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
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挟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
(解读)
“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不知其解。愿闻其故。”黄帝问道:一般所说的热病,都是伤寒一类,有的痊愈了,有的却死亡了,那死了的常在六七日之间,痊愈的却在十日以上,这是什么道理?我不理解,希望能听一听。
“岐伯对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岐伯答道:足太阳经,是诸阳所会合的地方,它的经脉与风府相连,所以能够主诸阳的气。
“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人伤于寒邪的时候,就要发热,但是,如果单是发热,则即使很厉害,也不会死;假如阳经、阴经同时感受了寒邪而生病,那就一定会死亡了。
“帝曰:愿闻其状。”黄帝道:希望听听伤寒的症状。
“岐伯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岐伯说:伤寒的第一天,因是太阳经感受了寒邪,所以头项腰脊都会痛。
“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挟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第二天,病邪传到了阳明经,阳明经主肌肉,它的经脉挟鼻,络于目,所以也就会身热、目疼、鼻干、不能安卧。
“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第三天,病邪传到了少阳经,少阳经主胆,它的经脉循行于两胁,络于两耳,因而就会胸胁痛、耳聋。如果三阳经虽然都已受病,但还没有传入脏腑里的,可以通过发汗来治好。
“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第四天,病邪传到太阴经,太阴经脉分布于胃,络于咽嗌,所以就会感到腹胀满、咽嗌发干。
“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第五天,病邪传入少阴经,少阴经脉通肾、络肺、系于舌根,所以会感到口热、舌干而渴。
“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第六天,病邪传入厥阴经,厥阴经脉环绕阴器、络于肝,所以就会感到烦闷、阴囊抽缩。
“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如果三阴三阳经、五脏六腑都受了病邪,荣卫也不通行,腑脏也不流畅,则那人就要死了。
今天学习了伤寒的症状。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