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诗句出自宋代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全诗如下: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上学的时候普遍的译文是这样的: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的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有人带着雨具先走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放开喉咙吟咏长啸从容而行。拄竹杖、穿芒鞋,走得比骑马还轻便,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苏轼,嘉祐元年(1056年)二十一岁进京赶考;嘉祐六年(1061年)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判官;四年后还朝,任判登闻鼓院,又通过学士院的考试,任直史馆;治平三年(1066年),因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扶柩还乡,守孝三年。三年之后,苏轼还朝;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请求出京任职,被授为杭州通判;熙宁七年(1074年)调往密州任知州;元丰二年(1079年)四月,苏轼调任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上表》,遭遇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三年后,作此诗。
这是什么?这是宦海浮沉,被贬期间,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作,这是何等的憋屈。公务之余,他还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自嘲“东坡居士”,所以,即使被贬三年以后,他仍为自己感到纷纷不公,却无可奈何。所以,竹杖芒鞋,说的是自己当时的状态,马,代表当今权势,我,布衣苏轼,两袖清风畅快人间,无案牍之劳行,我有什么好怕的?人生不过尔尔,说白了,就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这人间,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