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近几年才开始慢慢关注伍迪·艾伦的电影的,这个风趣幽默的电影大师以其独特的人格和导演魅力塑造了一个个有意思的人物,编出了一幕幕让人笑中有泪、值得深思的优秀影片。
伍迪·艾伦关注现实冲突多过娱乐,关注精神世界多过外部行为,他自己也说过:“生命真是充满荒谬的悲剧。”因此,他的影片常常充满人情味,将暗淡的人生困境点缀在喜剧的氛围中,让人笑后陷入沉思,触摸到阳光背后的阴影。
2013年伍迪·艾伦最新的影片《蓝色茉莉》上映。电影开头就直接进入主线,穿着华丽的女主角Jasmine一开场就在飞机上絮絮叨叨,向邻座的老妇人讲述她的生活。从老妇人后来的话语中我们了解到女主角其实一直是在自言自语,这为后面的描写埋下了伏笔。
电影最大的特色就是剪接是在两个时间轴平行进行的,时间就这么在过去与现在流逝着,让观众能清晰的看到Jasmine今非昔比的生活。简朴至极的剪接,即使没有旁白与字幕的解释,也不会给人混乱之感,仍能清楚地看见Jasmine以往生活的雍容华贵和现在的挣扎艰辛。两相对比,感触更加深刻。
从前的Jasmine为自己的生活和家庭骄傲。处境优渥的她每天生活的很悠闲,却也“无聊”,生活没有目标,只有享乐。但是丈夫的出轨、破产、被捕,儿子的辍学失踪,让她彻底从所谓的天堂掉入地狱。她迷失了自我,被迫重新寻找人生的价值。
我本以为Jasmine会和在聚会上认识的有钱男人在一起,重新过回她贵妇般的生活。但是谎言的揭穿,象是把灰姑娘打成了原型。男人的离去,与儿子的重逢后的疏远,伍迪·艾伦让这个悲剧的女人彻底失去了所有的依靠。
最后,当Jasmine独自一人在长椅上再次说出那一段话,那首《Blue moon》又出现了。可惜那个时代已成为过去,变成她永远的回忆。首尾呼应的技巧,让故事韵味悠长。电影名中的blue有忧郁的意思,那么blue jasmine似乎也在暗示女主角的没落和忧郁。电影开放性的结局给了观众更多想象空间的同时也使人有一点惆怅之感。
在我看来,女主角凯特·布兰切特的表演实在可圈可点,她将一个生活落差如此之大的女性演活了。从开始的优越、骄傲,到知道丈夫出轨的声嘶力竭、愤慨难过,到最后的茫然无助、孤苦无依的凄切悲惨,都表演的淋漓尽致。特别是从丈夫口中听到他说他爱的是另一个女人要和她离婚时的那场哭戏和她最后一人坐在长椅上独自喃喃的景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凯特的演技真的可以用精湛来形容,眼神的诠释,话语的表达,感情的饱满,让我感受到真实,仿佛她就是那个历经千辛的贵妇。
伍迪·艾伦除了关注现实生活之外还注重浪漫主义的表现,用轻松愉快的形式展现电影的主题。如《午夜巴黎》这部电影最大的风格是浪漫主义的表现与各时代名人的再现。
好莱坞大编剧吉尔潘德,决定转写小说,当他午夜独自漫步巴黎街头,听到钟声敲过十二响之后,都会展开意想不到的奇异旅程。他能回到文艺与创作最兴盛的年代,能在复古的餐厅、聚会上遇到当时的文豪,能在装饰优美的家里与名人聊天。伍迪·艾伦让故事在暖色调的灯光和场景布置中慢慢展开,怎么能不浪漫呢?
《午夜巴黎》里那些成串现身的名人,成为电影趣味不止的亮点。故事的奇特编写,想象的天马行空,将巴黎刻画成通往黄金年代的任意门。伍迪·艾伦对这些名人的再现处理,从外型包括费滋杰罗(F. Scott Fitzgerald)、达利(Salvador Dalí)、布纽尔(Luis Buñuel)、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的以假乱真,到性格上如费滋杰罗与海明威始终的瑜亮情结,以及费滋杰罗夫妇间的爱斗,展现的惟妙惟肖。
吉尔潘德毫不怀疑自己的神奇经历并夜夜期待与这些偶像相逢,每晚响起的钟声就是将现在与过去连接的通道,是电影的母题。因此,每当钟声响起时我和男主角一样期待;当车子缓缓开来时,我和他一样激动。
《午夜巴黎》有着80年代创作高峰时的影片足迹,更容易搏得文学艺术爱好者的喜爱。它以一种后现代的拟仿,解构原来的严肃性,增加喜剧和浪漫的因素。《午夜巴黎》的另一迷人之处,就在于它让观众相信,一个顺从心愿的抉择,就是正确的抉择。它让迷失困顿的男子走出失意、走出幻想,选择当下,而不往黄金年代逃避。因为,你现在所处的你认为不好的时代也许就是后来的人们觉得最好的黄金时代。
最后,吉尔在巴黎的雨夜中再次邂逅了和他有着相同爱好的女子,他们在微微细雨中漫步远去的背影成为这部片最浪漫的镜头也为后来的导演提供了借鉴。
伍迪·艾伦另外一个风格特色就是魔幻现实主义。《开罗紫玫瑰》是这一风格的代表作。
这一影片的剧作结构的处理是黑白片、彩色片交替出现。黑白是电影中的色彩,是银幕上的、理想化的。彩色是现实中的色彩,是生活中的、非艺术的。这种处理方式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梦想照进现实,现实进入梦想的情景。
Cecilia为了逃离生活的痛苦,将自己沉浸在电影院之中。拍摄镜头总是从微微仰视的角度拍Cecilia微微仰视的被银幕的光打亮的脸,她的眼睛随着银幕上的影像而闪闪发光。只有电影里面漂亮的人,机智的语句,幸福的生活才能让这些挣扎在大萧条中的人们她暂时忘记现实的苦涩。
当电影中的主角从电影中走到现实生活中时;当我们发现电影中的演员们原来也是有生命的,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时;我不得不感慨伍迪·艾伦丰富的想象力,他又开启了电影的一个新时代。但是,伍迪·艾伦不仅仅满足于单纯把一个电影人物放到现实世界里,于是,他直接让Cecilia走进了电影。用叠画,多棱镜镜头的拍摄方法,让场景跳跃,生动活泼。
从音效上来讲,《开罗紫玫瑰》的配乐十分优美并且与情节契合,片头一开始就是“I am in the heaven, in the heaven.(我在天堂,在天堂)”在如梦境般的音乐中,我们看到女主角正出神地看着电影的海报。随着一声罐子落地的声音,音乐戛然而止,这个细微的片段也暗示了影片的故事发展。
女主角知道电影是虚幻的,不管Tom有多完美,电影中的生活有幸福,最终都是要回归现实。可是Gil对于她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幻想呢?因此,她只能回到最初的生活,只是最最开始的生活才是真正属于她的,她永远也逃离不了。
影片的结尾,电影院正在上演《礼帽》(Top Hat)。欢快的旋律、华丽的跳舞场面与女主的现实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反差。我们又在银幕看到女主那双发亮的眼睛和散发光彩的脸。只是这一次那双眼睛含着泪水,她的眼神里透出淡淡的忧伤和对生活的无奈,但她只能选择自我陶醉在美好的幻想中。那一刻,她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电影戛然而止。那种微笑背后,留给人巨大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伍迪·艾伦独具魅力的表现风格一直陪伴他的创作。就像《伍迪·艾伦:电影人生》对伍迪·艾伦的评价:“对于死亡的恐惧,对于爱情充满背叛的徒劳,对于魔幻现实主义解决困境的手段,伍迪·艾伦一直在审视我们所处的时代,审视我们个人的命运,以及人类的生存状态。”
他不因为自己是导演,可以改变剧中人物的命运就将所有的故事以大团圆喜剧结尾,而是尊重事实并真实地反映现实。这样的方式反而更让人印象深刻。
如需转载请简信作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