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之所慎:齐、战、疾。
孔子所谨慎的是:斋戒、战争、疾病。
孔子对于祭祀的谨慎,说到底还是出于对神或天命的敬畏,人们祭祀神明,是出于敬畏之心。
古人相信神的存在,孔子也不例外。对于这样神奇的力量,应该保持足够的敬畏。
孔子还认为斋戒本身也是一种内心的修养,是自我心灵的净化。
认真谨慎地遵行斋戒之礼,是提升个人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
其次是战争。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有仁、爱、和等价值系统。既然如此,战争就不符合他的这种思想了。
孔子之所以想要恢复礼制,想恢复社会秩序,避免战争的发生。他不辞劳苦周游列国,广泛宣传仁道,一个重要目的也是为了消除战争。
在可战与可不战之间,最好选择不战。国与国之间如果产生矛盾,孔子则主张在礼制的框架内和平解决。
但是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者,孔子也知道战争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既然如此,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对待战争。
关于这一点,他的态度很明确,那就是慎战。战争的本质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就会对地域、资源、利益等展开激烈争夺。
孔子心存仁爱,希望人与人之间能够互爱互助,所以强烈反对战争,呼吁统治者不可轻率用兵。
最后是疾病。孔子有贵生的思想,所以对关乎人命的疾病非常重视。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道德和事业都是建立在健康身体的基础上,如果失去生命,一切都不复存在。
作为一个智者,孔子当然非常清楚,所以才强调重视疾病。其实,慎重地对待疾病就是养生问题。
有病了赶快医,不要等到小病变大病,大病变成不可救药。其实很多病,一开始是有得治疗的,只是当事人不在意,对待这件事不谨慎。
严格的作息规律,早起早睡。要勤于锻炼身体,饮食健康。身体是革命 的本钱,不注意身体的人,注定很难有大的事业。
所以在孔子看来,斋戒是否敬诚,而战争和疾病直接关系到人的生死。这三件事,都是性命攸关的大事,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