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永乐五年,明成祖仁孝徐皇后崩,享年四十六岁。徐皇后乃开国功臣徐达长女,自幼聪慧,有远见卓识,辅佐丈夫建功立业。夫妻二人感情甚笃,她去世后,朱棣万分悲痛,辍朝百日,素服一年,以纪念已故皇后。
宫中不可无主,需要一位德才兼备的皇后继位中宫,选谁呢?她的才能必须赶得上前任皇后。思来想去,有一人最合适,她就是徐皇后的妹妹徐妙锦。于是一道诏书传入中山王府,宣徐妙锦即刻入宫,择日册封皇后,举行大典。说起徐妙锦,她乃中山王徐达最小的女儿,有大明第一美女之称。因眼界太高,此时尚待字闺中。她自幼饱读诗书,天生丽质,本性刚烈,贤良贞静。其优秀比其姐徐皇后更胜一筹。
见到诏书之后,她没有惊喜,也没有惊慌,生性淡泊的她根本无意于皇后之位。她见惯了宫中的尔虞我诈,之所以年近三十仍待字闺中,是她渴望找到一个一生心心相印的人,而不是与众多的女人共享一个丈夫。她鄙视那些女人,讨厌那坟墓一样的皇宫,以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帝。那样的日子与死亡有何区别?此时她已下定决心拒婚,但是如何做呢?稍一思忖,她欣然提笔,洋洋洒洒,给当今的皇帝姐夫写了一篇措辞委婉的拒婚书,就是有名的《答永乐帝书》。
信中写道:臣女生长华门,性甘淡泊。不羡禁苑深宫,钟鸣鼎食。愿去荒庵小院,青磐红鱼。不学园里夭桃邀人欣赏,愿作山中小草,独自荣枯。听墙外秋虫,人嫌其凄切,睹窗前冷月,自觉清辉。盖人生境遇各殊,因之观赏异趣。臣女跪读上谕,深感陛下哀怜臣女之至意,臣女诚万死莫赎也。伏思陛下以万乘之尊,宵旰勤劳,自宜求愉快身心之乐。幸外有台阁诸臣,袍笏跻跄,内有六宫嫔御,粉黛如云。而臣女一弱女子耳。才不足以辅佐万岁,德不足以母仪天下。既得失无裨于陛下,而实违臣女之素志。臣女之所未愿者,谅陛下亦未必强愿之也。臣女愿为世外闲人,不作繁华之想。伏乞陛下俯允所求,并乞从此弗以臣女为念,则尤为万幸耳。母亲年高,需要侍奉,臣女只想尽孝。百年之后,贝叶蒲团,青灯古佛,了此余生。臣女前曾荷沐圣恩,万千眷注。伏恳再哀而怜之,以全臣女之志愿,则不胜衔感待命之至。
朱棣阅罢这封情词恳切的书信,怅然良久。他眼前立刻浮现出徐妙锦那楚楚动人的身影,那含泪乞求的双眸,仿佛在对他说,放了我吧,给我自由。他早已垂涎妻妹的美色,本想趁此机会接近宫来,成鱼水之欢。没想到她竟断然拒绝,放着众多女人垂涎的皇后宝座不坐,却要出家当尼姑。聪明的朱棣当然知道这是徐妙锦拒绝自己的招数,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这位暴虐的皇帝没有震怒,加罪于她,居然照准,遂了徐妙锦的心愿。也许他看在已故皇后的份上,也许徐妙锦是他最钟爱的女人,他不能强其所难,做伤害她的事。据汉王朱高煦说,后来明成祖最宠爱的权妃容貌就有七分酷似徐妙锦。谁说皇帝无情,谁说皇帝就可以为所欲为,朱棣的心里一直留有徐妙锦的位置,因为爱,他必须尊重她,只好找一个外表神似的女人替代她,而中宫的位置却一直为她而留。
后徐妙锦果真出家为尼,在那样一个强权的年代,她能以出家保全自己已是很幸运了。而徐妙锦不畏强权,冒着生命危险,敢于反抗当今皇帝,其胆量可见一斑。她的芳名也得以流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