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体验中学习。他们就像尚且湿软的水泥,所听到的每字每句都会在他们身上留下印记。”--海姆.G.吉诺特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本书:《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本书作者金伯莉.布雷恩,是美国儿童教育专家,家庭与儿童心理治疗师,在全球首次提出了“情感式引导教育”理念。作者认为允许孩子轻松自由地表达情感,会让孩子懂得为自己负责,也奠定了父母和孩子一生的亲密关系。
这本书也是樊登读书会力荐的养育书籍。
下面,介绍本书的核心内容:情感引导,常见误区,关键步骤。
情感引导
“你到底爱不爱我?”“你有多爱我?”“你说爱我,你怎么不回我微信!”
这样的语言,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我们也许都曾遭遇过这种时刻,作者认为,如果我们在童年接受了情感引导式教育,就不会陷入这种不自信的泥潭。
情感引导可以帮助孩子认知情感和表达自我,进而认识人际关系、社会行为和他们所生活的世界。让你收获一个合作、自立、有责任感的孩子,我想这是每个家长都梦寐以求的。
这需要父母时刻考虑这样的问题:“我的孩子在想什么?”
举个例子,孩子荡秋千摔了下来,眼里闪着泪花,可能被吓到了。情感引导的方式,你可以关切地问:
“宝贝,你是摔着了,还是吓到了?”“妈妈看到了,秋千飞得很高,掉下来确实很吓人。”
这种给予孩子支持,以同情和理解的方式回应孩子的情绪,正是情感引导。
常见误区
知易行难,生活中,我们和孩子的互动方式,却常常是下面这几种:
001 控制和放任
“去刷牙!去写作业!去练琴!再不收玩具都给你扔了!”充满命令和威胁的控制,只看到了孩子的行为,而忽视了孩子的情感。
“算了不管了,作业爱写不写,琴爱练不练,孩子们太贪玩,我有什么办法?”充满无奈的放任不管,不仅忽视了孩子情感,还忽视了自己的情感。
不管是控制还是放任,都没有办法让孩子成为有责任感的人。
002 忽视和否定
过年的鞭炮声,有多少孩子会说:“妈妈/爸爸,我害怕。”你们是怎么回答的呢?
“不怕,不怕。”或者“这有什么好怕的,你是个男子汉,你应该勇敢。”这样的忽视和否定,会让孩子对自己的情感产生困惑。
试想一下,我们用这样的方式回应孩子,如何能让孩子明白自己的真实情感,如何能让孩子学会理解和共情他人?
003 激励和奖赏
奶爸给小妞制作了一个红花榜,自己穿衣服,自己睡觉,每天练琴就可以得到小红花,积满20个可以去趟游乐场。发到朋友圈,还有不少朋友留言,哪里买的?求链接。。。
这是典型的奖励和外部激励。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一书作者克里斯坦森说:“如果你能找到你喜欢的工作,你会觉得你这一生没有一天是在工作。”
可见,内在驱动力多么重要和难得,而扼杀内在驱动力的方法就是外在的激励和奖赏。
004 教训和惩罚
“现在知道后果了,早干什么人去了!以后还敢这样做吗!”生活中这样的语言也是屡见不鲜,很多人觉得,我让孩子承担后果,得到教训,难道也错了?作者却说,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感到后悔,引发抗拒。
《正面管教》有一个核心理念:感觉好才能做得好。惩罚只会让孩子感觉很糟糕。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条件是:获得父母的鼓励,支持,指导和建议。
“你是希望孩子处于对你的恐惧而听从你的建议,还是处于对你的爱戴和敬重而听从你的建议呢?”-凯瑟琳.沃尔斯
关键步骤
感情引导的本质是允许孩子轻松自由地表达情感,而不受任何压力或者否定。具体要怎么做呢?作者给出了实操步骤:
001 播种
也就是提前告知,提前告诉孩子,在特定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事情,以及你需要他怎么做。
例如,4岁半的小妞每周四晚6:30有音基课,每到那一天,我都会提前跟她说:“宝贝,一会妈妈带你去上课,跟老师约好了时间,到时间我们就出发,妈妈很需要你的帮助,到时候需要你停下玩耍跟我走。”
预先知道并被挣得同意,孩子更有可能合作。
002 观察
观察的本质是关注孩子的需求,了解孩子的个性,这可以让父母从容应对可能面临的挑战。
例如,小妞晚上过了10点还没睡,就会闹觉,又困又不想睡,情绪怪兽一上来就不会轻易收场。观察到这一点,就可以避免让孩子睡得太晚,把睡前惯例的时间提前。
003 聆听
聆听是情感引导的关键,正面管教52张工具卡里说:“孩子只有感觉到被倾听,他才会听你的。”
所以,父母需要蹲下身来,注视孩子的眼睛,让孩子知道,我们在专心致志倾听和关注他。请记住,孩子是情感的雷达,你的三心二意,他立刻就能知道。
004 体察
体察孩子的感受,接受孩子的情绪,尤其是孩子有负面情绪的时候,更是需要父母的理解、接受和回应。
情感引导的责任在于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感受,并示范该如何去做。
“你看起来真的很生气,你需要爸爸的帮助吗?”
“你看起来真的很疲倦,你是不是太累了?”
“爸爸不带你出去玩,你一定很难受,我也感到很抱歉。”
记住,先接纳心情,再解决事情。
005 同情
同情比体察更深一层,同情不是怜悯,同情是感受孩子的感受。我们先让自己成为孩子,再去理解我们的孩子,然后给予恰当的回应。
想象一下,当你是个孩子,处于同样的位置,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和想法。有一次,小妞不想练琴,我感受了一下,然后抱着她说:“是啊,老得弹这么几首曲子,好无聊,妈妈还经常打断纠正手型,真的太让人沮丧了,如果是我也不想弹呢。”
作者非常推崇同情,甚至制作了同情腕带,时时提醒自己暂停、三思而后用同情的方式对待孩子。她说:“同情孩子培养起来的感情是一种无比美妙的体验。”
总结一下,按照五步骤,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情感引导式陪伴,有一天,你会惊喜地发现,你的孩子,在情感上和社交能力上超越了你,他能细心地体察自己和他人的情感,明辨是非,有担当重情义,而这一切,源自你对他的情感引导。
参考书目:《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美]金伯莉.布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