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要是完全不让我玩,我就不会听你的话。等你没看见的时候,我就偷偷玩。
还是那个豆子,天真、童趣,恰到好处的吃醋,无厘头。
如果说上一本的豆子是一个暖男小天使,这一本的豆子,更像是一个小男子汉了,他开始有自己的主张,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发脾气,知道怎么处理和妈妈的关系。
可以说豆子在这本书中,发芽了。
当我和孩子读到这本书的一半时,孩子告诉我说:“豆子像哥哥了。”
我很欣喜的看到,孩子第一次有了他者的成长体验,这很重要,因为生活中,总要有那么一个到两个的榜样,很显然豆子很合适。
豆子可以很有有步骤的切苹果,也可以冲破妈妈的束缚,据理力争的想要打破规矩,他看到了边界,他想要看到更大的世界,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这种天然的成长性,是一种必然的天性需求,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也都应该主动提出,而不是被父母用言语和教条压制或堵塞。
阅读时,总能被豆子妈的思维逗笑,也许是单亲家庭让豆子妈的思维更加立体,她总能一针见血的抓住问题的本质,没有多余的废话,不唠叨的妈妈显然是不常见的,正是这种回答问题的方式,让我看到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处理孩子的问题,就要直截了当,任何带有升华性的的东西或者说话方式,都是没有必要,甚至适得其反的。
孩子的思维永远在做加减法,他世界里的底色,就是听妈妈的话。
豆子妈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她总能在豆子迷茫或者悸动时为他之名方向。
比如听到豆子无论如何都要滑雪,豆子妈的选择:“可以,但你只能踩最薄的雪。”
又比如让豆子在睡觉前保持仪式感等等,
成熟的豆子妈可以很好地拿捏与孩子相处的契合度,她总能升华豆子的兴趣,让那种热爱保持在得体合理的温度,这真的是当下妈妈们需要学习的技能。
豆子妈不只是一个卡通人物,它是中国妈妈们剥离出来的一个代表。
智慧、辛苦、无奈却又在播撒着无处不在的爱,她们承载着中国娃娃最初的观念塑造,也在影响着她们对于世界的认知与期待。
相信豆子的故事还会继续,我会继续支持,也会在温暖中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