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会后回到办公室,心里有种说不出来“堵”的感觉。我想梳理:是因为晨会后和一名同事谈话的缘故?还是因为村小工作滞后被批评的原因?我看见了~原来自己就带着责怪抱怨的情绪,所以不论是当面和同事谈话、还是给村小打电话,我的语气中就有着埋怨他人的意思在,所以自然我的情绪也就有了负面能量。常常都是这种看似很小的负面情绪的能量确很大,它能影响自己的心情甚至判断力。
翻开《断舍离》开始阅读。正好要阅读到“沟通力显著提升”这一节了。讲到了如果想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就需要有“间”的意识。
我们时常都会说到“时间”、“空间”,今天的阅读才让我去理解这个“间”里到底含有什么讯息呢?也许从人际关系方面理解会比较容易。人际关系的“间”可以从“空间的间=距离”、“时间的间=频率”角度来理解,也可以理解为空间和时间的“密度”。
想来真是这样的:人际关系无论是双方距离走得太近还是太远,接触频率太高或是太低,都会出现问题。
距离太近,会觉得烦躁;太远,会感到孤单;接触频率太高,会给别人带来麻烦;太低则会产生被抛弃感。
在具体的场合、具体的时间,理解恰当的“间”,保持恰当的密度。这种能力太难达到了。对我来说更是如此。想想现在的自己,每天从早上睁开眼到晚上下班回到家,接触的人除了同事和儿子,基本上没有别人。哦,还有来督查检查的人。有时难得周末休息,心里也想着约约同学或朋友逛逛街,出去转转,吃吃美食……可又懒得动,一则只想好好安静地待着;二则会觉得麻烦打扰了别人,知道大家工作都是忙碌辛苦的,想着想着就打消念头了,除非别人相约。自己变得越发独处了,在人际关系中变得被动了,也认识到自己沟通能力的欠缺。
今天的阅读让我有一点感悟:不论是和亲人、朋友、同事等等人际关系中,那种松弛有度的氛围才是我们最渴望的,这就是所谓的空间制造,也就是“间”的把握,也就是要学会好好说话。会说话的人都是善于利用“间”技法。今早的面对面谈话和电话谈话,因为我自身没有创造出谈话的“间”,没有舒适的度,所以我自己都不舒服。
从思维•感觉•感受三方面把握空间的整体意识,之后就自然而然地思考如何建立适合自己的“间”。这真是需要自己有意识地训练学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