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遇知音,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多少人一辈子也碰不到那个懂自己的人,而任正非,庆幸在最开始的时候就遇到了自己的知音,无数次救华为于危难之际。
这个人就是孙亚芳。
很多人都知道,任正非可以说是白手起家,他出生于贵州一个偏僻的山区,家里除了支持他努力学习之外,根本给不了物资上的支持,而他也在44岁的中年阶段,经受了被骗200万,被辞退,妻子和自己离婚,三重打击。
几乎要压垮了任正非,好在农村里出来的苦孩子,耐性和毅力都是够的,任正非想要搏一搏,就和朋友凑了几万块钱准备自己单干。
是生是死就在此一搏了。
于是,最开始的华为就这样诞生了。
初始资金只有几万块,员工也是少得可怜,幸亏任正非懂技术有经验,理论知识也扎实, 愣是这样迈出了第一步。
但是这样还不够,公司缺乏技术型人才,太缺了,可能就是极度想要有什么,上天就会听到,然后带给你什么吧。
任正非去北京出差的时候,偶然间认识了孙亚芳,那时候孙亚芳已经在一家研究所当工程 师了,经过攀谈,竟然发现两个人同为贵州人,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更何况孙亚芳还是任正非急需的技术型人才呢。
任正非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还真把孙亚芳忽悠地放弃了当时稳定的工作,来到了华为,孙亚芳对此更觉得是知音之间的惺惺相惜之感。
总而言之,1992年,孙亚芳来到了华为。
而来到华为的第一天,孙亚芳就救了华为一命,把华为无意间埋下的一颗雷,给连根拔除了,不然可能我们都看不到今天华为了。
那个年代,下线的销售公司采取的都是公司先给货,他们卖出去之后再给钱的方式,这样很容易导致企业经常收不回来一部分钱,就算收回来也要等很久,一个企业最怕的就是资金链断链,而当时的华为就处于这个边缘。
那时候的华为也因为这种支付方式,已经几个月没有钱给员工发工资了,人心涣散,本来就是小公司,更显出了摇摇欲坠的样子。
孙亚芳进入华为的第一件事,就是用自己的名义,给华为贷了一笔50万的款项,当时对于款项的使用,孙亚芳也显示出了她截然不同的想法。
任正非觉得应该用在研究上,想着加快研究就有东西卖出去,卖出去就有钱周转了。但是孙亚芳不同意,她表示,现在已经好几个月没发工资了,员工们的动力明显不足,就算他想着和你共存亡,但是为了养家糊口,很多人都只能无奈辞职,你现在就是最缺人,尤其是技术人员的阶段,你不让他们留下来,谁能给你去研发?
任正非想了想,觉得孙亚芳说得有道理,于是这笔钱用来补发了员工的工钱,稳定了军心。
员工们一下子拿到了钱,也知道公司现在还在困难的阶段,但是拿到钱还是想着立刻给员工发工资,也都牟足了劲想帮公司度过这个难关,于是上下一心,还真迅速研发出来了新产品,华为也拔出了自己的第一颗雷。
孙亚芳的职位一步步高升,也是因为她真的全心全意为华为付出,真正华为背后的女人,在任正非因病手术,需要长时间疗养的时候,也是孙亚芳陪伴着任正非,也是她搭建起了一个精英营销部,帮助华为从农村占据一席之地,再能再有后续的至今走到现在。
她有着女性的温柔,在任正非遭遇病痛的时候,帮他排忧解难,甚至是照顾他。更有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雷霆手段,华为上上下下的员工都敬她,怕她,也崇拜她。
而这样一个人,却带着华为数千人辞职,这是要搞对立吗?
1996年的时候,华为已经走了十个年头,在通信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陪着华为的老员工,身价也都翻了几倍,员工兜里也都装满了钱,问题也就来了。
当人到达一个高度的时候,会有满足感,控制不好就会产生惰性,任正非和孙亚芳就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
该怎么办?
为什么会产生惰性?这是根源问题。
很多老员工觉得,已经走过了最开始的创业阶段,接下来不用这么辛苦了,躺着就把钱赚了,就等分红吧,可是他们躺着了也等于是占了一个位置,新员工晋升无望,老员工变成了老油条。
找到了问题所在,怎么去解决又是一个难题。
孙亚芳再次显现出了自己的雷霆手段和出人意料的思维方式,她决定带人离职,重新竞聘上岗。
不是产生惰性了吗?那就带着你们从头开始,人力部对市场部所有人重新评估,能力不行地撤下去,能力足够的直接升职。
一时间掀起了风暴。
孙亚芳带头递交了辞呈,其他高层和基层没有办法,只能全部递交了辞呈,经由公司重新做出评估。
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也是具有创新性的决定,最后的结果就是,30%的管理人员被替换了下去,部分高层打回了基层,而基层有能力的人,也升职了上来。
新员工开始有动力了,老员工不敢懈怠了,孙亚芳走了一步险棋,但是她成功了,还带领着焕然一新的华为迈向了更高的台阶。
如果说任正非是华为明面上的“国王”,那孙亚芳就是背后的“女皇”,俩人虽然不是伴侣,却是职场上的最强搭档。
而孙亚芳也在2018年的时候卸任华为董事长,告诉所有华为的员工,你有能力,你就会做到这个位置,我们都是轮换来的,下一个说不定就是你。
孙亚芳对于华为的影响是深深刻在文化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