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个演讲视频,一位叫刘媛媛的北大女学生,对寒门也能出贵子做了最简单有力的诠释。这个挥舞着双手向命运挑战的女孩,在演讲的结尾说道:
“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出生豪门的,我们都要靠自己,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个故事,关于独立,关于梦想,关于勇气,关于坚韧,它不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童话,没有一点点人间疾苦。这个故事,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观
终属楚;这个故事,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刘媛媛的演讲,很有力地反击了最近网络上热议的关于“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话题。
我也是出生寒门,虽然没有成为贵子,但是却坚信寒门也能出贵子。
有天晚上,我和一位儿时的伙伴聊天聊到半夜。我们分开长达二十年之久,再次相逢都已年过不惑。她的身世颇为传奇,养母在前夫去世后,与养父结婚,然后领养了她,而她被领养前又正好是养父的侄女。这些都不令人难堪,令人难堪的是养母与前夫生养的一群孩子容不下他,在养父母靠卖小菜和收拾几亩薄田供她上大学的途中,几次三番出面阻拦,严重者甚至撒泼大闹。
当时我们都年轻,家庭稍微优越的我在青春飞扬里享受恋爱的美好,却不知道她在读高中时,每天的生活费只有一块钱,好在那个年代的包子只有两毛钱一个,这一块钱能够买五个包子,早上两个,中午两个,晚上一个。上到大学,已经年迈的养父母再也拿不出钱给她,她便四处打零工、做家教,很多个深夜,她拖着疲累的身体返回,再三恳求宿管,才能进到早已熄灯的宿舍去睡觉。
后来,她终于在边打工边刻苦学习中考取了双学位,毕业后进了一所重点高中教学。多年下来,连续的优秀班主任,各种能够拿到的荣誉她一样都没落下。终于在慢慢奋斗中有了自己的地位,有了自己的房子。她说当她站在靠自己的能力购买的新房里时,她总会想起那些年跟养父母一起挤在昏暗狭窄的土砖房里的情景,这样的记忆成为她努力奋斗的永久动力,她知道自己没有依赖,必须靠自己,还必须活的很好、很出色、很幸福才行。
她说起这一切的时候,脸上并无悲戚之色,仿佛是在跟我说某本书或某部电视剧里的情节。这一路的艰难并没有让她颓废或者自卑,也没在她脸上留下多少沧桑。她说在努力的同时,没有忘记爱自己,定期的美容和瑜伽让原本漂亮的她依然容光焕发,得体的衣着也让她气质高贵。无论从哪个角度,都看不出她与当年那个和养父母一起挤在土砖房、一天只能吃五个包子的孩子有任何关系。
我那么喜欢听她讲话,喜欢听她讲这些走出寒门的经历,这些经历让人不畏艰难,热血沸腾。
乡下家里有一位邻居,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守寡,带着四个孩子。这四个孩子体谅母亲的辛苦和不易,个个努力考上大学,毕业后在社会上努力打拼。其中有两个,在软件开发上取得很大成就,现在都已名利双收,在社会上行备受关注和尊重。但每逢春节,这四个孩子回到家中,都会礼貌地和邻居们打招呼,感谢当年贫寒时期邻居们的帮助,卷起袖子争抢着帮老母亲做家务,没有一点有钱人的架子,亲和而温暖。
这也是活生生的寒门贵子。
寒门出来的孩子,没有家庭的助力,没有父母关于创业、关于前程、关于如何做官或是如何经商的专业指导。在孩子们考上大学或是取得成就时,父母能够说的,通常都是“好好努力,我们家就指望你了”。也就是这句话,让寒门之子懂得,自己背负的,不仅是自己的人生,还有整个家庭的希望,于是开始埋头学习,开始怀揣勤奋和汗水向目标奔去。就像我的这位儿时伙伴一样,她可以为了做家教赚钱深夜才归,而富家子弟们,那个时刻早就已经躺在温暖的被窝里了。
我记得作家乔叶在一篇文章中写到,当年她读书的时候投稿,就是为了得到稿费,这样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多年以后,站在领奖台上的乔叶内心深处应该会感谢当年生活的艰辛,如果像其他家庭条件好的孩子一样不愁钱花,不一定能成就后来那个成绩斐然的作家乔叶。
当然,在这个社会中,我们不否认家庭的助力能够让孩子的前途之路更加顺畅,但这不代表寒门之子就无路可走。无论社会的潜规则怎样波涛汹涌,无论人心多么浮躁,一个真正勤奋、努力、坚韧而有勇气的人,就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像刘媛媛在演讲中说的:人生和人生是没有可比性的,我们的人生是怎么样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感受,你的一辈子都在感受抱怨,那你的一生就是抱怨的一生,你的一辈子都在感受感动,那你的一生就是感动的一生,一辈子都立志于改变这个社会,那你的一生就是一个斗士的一生。
或许很艰难,或许很辛苦,但只要选择斗士的一生,寒门之子——也一定有机会成为贵子!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