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有人说,我胆固醇高,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吃。有人不吃肉,有人不吃鸡蛋,有人只吃蛋白不吃蛋黄........
胆固醇真的那么可怕吗?让我们来看看胆固醇到底是什么,对人体有哪些影响。
胆固醇是临床生化检查的一个重要指标,体检的时候,血常规中有几项是关于胆固醇的。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在肝脏中合成和从食物中摄取的胆固醇,将转化为甾体激素或成为细胞膜的组分,并使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保持恒定。
胆固醇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尤以脑及神经组织中最为丰富,在肾、脾、皮肤、肝和胆汁中含量也高。胆固醇是动物组织细胞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
人体内的胆固醇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的作用:
1. 形成胆酸
胆汁的功能是将大颗粒的脂肪变成小颗粒,使脂肪易于被吸收。在小肠尾部,85%~95%的胆汁被重新吸收入血,肝脏重新吸收胆酸使之不断循环,剩余的胆汁(5%~15%)随粪便排出体外。肝脏需产生新的胆酸来弥补这5%~15%的损失,此时就需要胆固醇来补充。
2. 构成细胞膜
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缺乏胆固醇的时候,细胞脆性增加,容易引起细胞的破裂。没有胆固醇,细胞就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生命也将终止。
3. 合成激素
激素是协调多细胞机体中不同细胞代谢作用的化学信使,参与机体内各种物质的代谢,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十分重要。人体的肾上腺皮质和性腺所释放的各种激素,如皮质醇、醛固酮、睾丸酮、雌二醇以及维生素D都属于类固醇激素,其前体物质就是胆固醇。
所以胆固醇对于人体来说不可或缺,至关重要。其实胆固醇主要来自人体自身的合成,食物中的胆固醇来源倒是次要的。而且如果我们从外界摄入少的话,身体反而会产生更多的胆固醇。
一个70kg体重的成年人,体内大约有胆固醇140g,每日大约更新1g,其中4/5在体内代谢产生,只有1/5需从食物补充,每人每日从食物中摄取胆固醇200mg,即可满足身体需要。
胆固醇的吸收率只有30%,随着食物胆固醇含量的增加,吸收率还要下降,200mg大约相当于1个鸡蛋中的胆固醇含量或3-4个鸡蛋的胆固醇吸收量。专家建议每天摄入50mg~300mg胆固醇为佳。
当然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应尽量少吃或不吃高胆固醇的食物。
一般而言,瘦肉的胆固醇含量高于禽肉,肥肉高于瘦肉,贝壳类和软体类高于一般鱼类,而蛋黄、鱼子、动物内脏的胆固醇含量则最高。
低胆固醇食物,有鳗鱼、鲳鱼、鲤鱼、猪瘦肉、牛瘦肉、羊瘦肉、鸭肉等;中度胆固醇食物有草鱼、鲫鱼、鲢鱼、黄鳝、河鳗、甲鱼、蟹肉、猪排、鸡肉等;高胆固醇食物有猪肾、猪肝、猪肚、动物脑、墨斗鱼(乌贼)、蚌肉、猪肉、蛋黄、蟹黄、蟹膏等。
控制胆固醇的方法还可以在饮食上使用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如:芹菜、玉米、燕麦等;茶叶中的茶色素可降低血总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绿茶比红茶更好;维生素C与E可降低血脂,调整血脂代谢,它们在深色或绿色植物(蔬菜、水果)及豆类中含量颇高。限制高脂肪食品:如动物内脏,食植物油不食动物油。
葡萄酒可能使血中的高密度脂蛋白升高,加强防治高胆固醇血症的作用。但必须严格限制摄入量。
如果摄食了过多的高胆固醇,建议摄食卵磷脂,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蛋黄虽然胆固醇高,但是卵磷脂含量也高啊,大豆中的卵磷脂含量也很高,这些都可以很好的帮助人体控制胆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