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本地某号发了篇关于“梅干菜”的文章,激起我很多的情思。
梅干菜应该是我们江浙一带特有的菜肴,是用九头芥、雪里红等青色叶菜腌制数日,后再晒干便成。因便于储存,腌制时大多会放置很多盐,成品很咸,所以又称咸菜。梅干菜用途广泛,在我们家乡几乎每家每户都会有储存。
干菜是很干的,就像秋天的草一样,炒菜时需要放很多的油,一般是用肥肉熬出油然后再倒入干菜,炒出的菜又香又亮。条件差的人家只能用菜油炒,炒出的菜又干又黄,甚至有炒焦。我们家的干菜有时也没有肉,一般是早上配粥和做麦饼吃的,不管怎么烧法,我都没有嫌弃过。
在我们那个年代,学校食堂只提供蒸笼,可以蒸饭、蒸菜,住校生要自己带菜。六天时间在校,如带其他菜后来几天肯定是没得吃了,所以学生带的大多是梅干菜。因为它只要放在罐里,经常放蒸笼里蒸蒸就可以了,几个星期都不会变质,而且越蒸越香。因此,也被学生们称为“状元菜”。
我去外地读中专时,也是带干菜,一罐干菜吃两个星期。那时食堂已经提供大锅菜了,所以带菜的同学很少了。只有我们几个人吃干菜,幼稚的心灵觉得干菜配饭是很寒酸的事情,有点自卑。但当菜罐打开时,那种香味飘的整个餐厅都是,于是有同学就按耐不住了,吵着要跟我们换着吃。
很多次,家里经济紧张或者母亲没时间去买肉,我只好带未炒的干菜装在搪瓷罐里,在上面放点猪油,然后带到食堂蒸。后来被食堂大妈发现了,她心疼我说:这样吃怎么有营养?怎么好吃呀?她就把我的菜罐拿进厨房,用很多油将干菜炒好了还给我。还说以后拿来她都会帮我炒的。偶尔,她还偷偷地塞给我两个咸鸭蛋,说换换口味。我能回报她的就是经常在课余帮她洗菜、洗碗,然后好好读书。20年过去了,大妈的音容笑貌,还有同学们抢吃干菜拌饭的场景还是历历在目。
至今,我仍念念不忘大妈炒的那个梅干菜的味道。虽然,现在单位食堂和饭店也有这道菜,但都是以肉为主干菜为辅的,再也找不回那个儿时的味道了。
感恩梅干菜伴我成长,感恩成长途中遇到的每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