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会努力打造或者寻求一个更加趋近完美的环境跟位置,比如努力考到一个更好的大学、取得一个更高的学历、进入到一个更优质的公司。我们努力的目的就是将自己放到一个更高、更大、更强的位置上去,不论最终想要实现的是梦想还是纯粹的财务自由,方向是向上的这点毫无疑问。我们付出的所有努力也主要都是围绕着提高自身能力这块展开。
但现实是,我们找不到完美适配自己的位置,总有各种各样的缺陷。我们在不同人生阶段也会对自己、对工作环境有不同的评估结果。刚毕业的时候期待会很高,很大程度上高估自身的能力,但经历了一些打击之后对自己就有比较合理的判断。所以在自身条件稳定的情况下,我们期待的位置也许远远高于自己能进入的位置,这就造成了落差。是外部条件不完美甚至匮乏的状态。
所以,此时此刻,是选择专注于提高自身能力,还是在条件匮乏的环境里使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更大的价值。这是两个方向的选择,但好像也不冲突。
毕业之后就几乎脱离临床,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走向一直处于迷茫的状态,在内心里并不想要放弃专业,但现实条件就是缺少临床实践会严重影响自己关于医学理论和知识的认知,没有患者的真实反馈始终都是心虚的。还有就是,感觉到医学治疗仍有很多无能为力,尤其自己能力不足、学历不够的条件下,我想不到自己还可以做什么。似乎唯一可以在专业上有所发展的办法就是继续深造。至于说在条件匮乏的环境里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更大的价值这件事,完全没考虑过。
今天在得到听书《医生的精进》里面受到一些启发。此书作者讲到,即便医学已经很发达,但最终决定患者能不能尽快康复的,经常不是最前沿的医学发现,而是些细枝末节,比如“洗手”这种小事。
书中还记录了作者在美国完成外科训练后,以访问医生的身份前往印度考察。他本来很有优越感,认为自己可以给印度的医生指点一二。但他很快发现,在没有先进设备,病人又挤得水泄不通的时候,反倒是印度医生更加会治病。这里的医生用价格低廉的二手腹腔镜创造出一种修补胃肠道穿孔的手术方法。手术刀口小、时间短、并发症少,恢复快。这个手术的精妙程度足够让美国医生目瞪口呆。
印度医疗资源的匮乏无疑是让人心酸的,但印度医生这种勇于尝试的精神,产生了有价值的创新。
作者强调,医生不应该把自己的无能为力,都归结到环境的窘迫或医学研究的停滞上;治病救人的方法也并不只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室成果,还包括解决每个具体问题时,要把握的那些看似寻常的创新上。
我不得不承认,听到这本书后让我产生很大的震动,这颠覆了以往我对于医学的态度,深感自己付出的努力不够却一度以无能为力为借口去逃避。医疗环境资源的匮乏、自身能力不足这些理由都不足以让我断绝这条路,关键在于自己是不是想要实实在在做点有价值的事情。
如果真心想做些事,什么都不能成为放弃的理由。
一步步去做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