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今天我想向各位介绍一本叫《无声告白》的小说。
这本书本身是一本英语原版书《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首次于2014年6月26日在美国出版,经此书一出就一度成为畅销书,并斩获各种美国文学奖,在差不多一年后被翻译成中文,于2015年8月在中国大陆正式出版,而作者凭此书更获得“征服欧美文坛的华裔作家”称号。
作者是一位叫伍绮诗的美国华裔女作家,她出生于父母都是科学家的家庭中,是香港第二代移民。
大家有没有过这样一种感受,从我们一出生的那刻就已经背负家人们的期待。
在我们婴儿时期,他们期待我们快高长大;在我们读书时期,他们期待我们学业进步;即使在我们步出社会后,他们依然会期待我们在社会能取得成就;当我们不能达到他们的期许或者与他们的期许相违背时,为了不让他们失望,我们依然会微笑着将他们的期待照单全收,但其实心里已经十分疲倦和痛苦,心里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从而与家人的距离越来越远。
而这本小说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家庭故事,家人之间的期待、挣扎与渴望,他们一生都在努力寻求相互理解。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五口之家的美国家庭,这一家庭特别在于是一个移民家庭,爸爸詹姆斯像作者一样是中国移民后代,而故事发生地点设在作者生长地之一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个小城市上。
好了,以上就是作者和书本概况。
人物状况介绍
在开始讲述这个故事之前,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人物状况。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
1977年5月3日玛丽琳一家从清晨起来后,发现莉迪亚失踪了。
莉迪亚是家中的老二,她有一个哥哥叫内斯,妹妹叫汉娜,爸爸詹姆斯是一位美国历史教授,在美国加州出生的华裔美国人,而妈妈玛丽琳是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的白人,是一位家庭主妇。
莉迪亚在死的那年才16岁,她生前是父母的宠儿,有她在场,优秀如被哈佛大学录取的哥哥内斯,都被父母视为空气,更不用说年纪最小的汉娜,如果汉娜在家不出声,大家甚至会忘记她的存在。
一个小家庭就是一个小社会,以上就是这个家庭里面的人物角色以及每个角色的家庭地位排位。
重要人物角色背景
那么,身为倍受父母宠爱的莉迪亚为什么会死呢?怎么死的?
一个悲剧的发生,从来都不是突如其来的,往往是由一个个无关紧要的小事件一环接一环地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蝴蝶效应。
所以要查究这个结果,就先要从组建这个家庭的两个重要人物背景说起。
首先说母亲玛丽亚:
母亲玛丽亚在读书时期是一位成绩优异的学生,她喜爱生物化学课而且极有天赋,她的志愿是成为一名医生。
但很遗憾,当时的大环境是,男人在外工作,而女人毕业后都结婚生子管理家庭。
在玛丽亚三岁时,她的父亲就离开了,从此只与母亲多丽丝相依为命,尽管家里没有男人要取悦,但她的母亲总会在家化着精致的妆容,换着花样烹饪格式菜色,每次在家用餐前总会重新换一套花裙子才与她共餐。
母亲身体力行向玛丽亚以及学校每位女学生演示“每一位年轻女士,都需要管理住宅”的演讲词,1952年所有女学生都一定要穿裙子上学,都要参加家政课,而她母亲同时也是学校里唯一一个家政课教师。
“能够找到一个优秀的男人。”就是母亲对玛丽亚的期许。
玛丽亚所上的化学实验室课一共16人,但只有她是女的,因此上课时经常被讲师与同学轻视。
所以可以看出,无论社会外界还是家庭内部都想把玛丽亚拉入平凡轨道中。
但偏偏玛丽亚不甘于平凡,因此作出各种抗争,以优异的成绩令全校刮目相看,在家政课上不停捣乱。
她相信她一定能成为医生。
“与众不同”就是母亲玛丽亚的人生信条。
以上就是关于母亲玛丽亚的背景。
以下就讲一讲父亲詹姆斯:
父亲詹姆斯在美国加州出生,在他出生前,他的父亲利用假名从中国来到加州唐人街努力淹没于人群中,当时的美国正值排华时期,禁止中国人移民到美国,只允许那些已经来美国的华人的子女入境,那些冒名的身份和你容易被揭穿,如果被抓到就会被遣返。
所以詹姆斯父母那代中国移民终其一生都在追求融入避免与众不同,只有融入才能在这个国土落地生根,于是潜移物化地,”普通、融入“在詹姆斯内心生了根。
后来他的父母受同乡邀请到弗吉尼亚的一间学校的后厨房做事,而学校的职工子女只要通过了入学试就能免费入学,于是詹姆斯一家就在那里生活。
可能世事通常不会如人意,詹姆斯越想普通融入群体,偏偏他就是那所学校唯一一个东方学生,加上他身上有着东方人所有的特质,不太突出的身高、瘦削的身材,不擅长交际、特别安静,于是他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同学们的注视礼,并且经常受到校园欺凌,加上家境贫寒给他带来自卑感,不敢向同学介绍自己的父母,不敢带同学回家。
回到家中,父母只会关心他有没有在学校学到新知识,而他回到家中也开始只讲英文,更与英语不通的父母无法沟通。
就这样,詹姆斯虽然出生于美国,但对于这个国家没有任何归属感,孤独、自卑陪伴着他整个成长过程。
于是,“融入人群”成为父亲詹姆斯一生的追求。
总的来说,母亲最希望与众不同,而父亲最想要融入人群,但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悲剧结局如何造成
介绍完人物角色背景以及家庭成员的家庭地位状况,以下正式说一说这个悲剧结局是如何造成的,一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母亲玛丽琳与父亲詹姆斯相遇、相爱和组建家庭的过程,八年后玛丽琳在某天收到母亲多丽丝去世的噩耗,要离开家庭几天处理葬礼事宜,在这个过程中勾起玛丽琳追求梦想决心,于是离家出走。
第二部分:母亲离家期间对哥哥内斯以及二女儿莉迪亚的影响,以及母亲回家后,把重心转移到培养二女儿莉迪亚的事情上,希望其完成自己的梦想。对莉迪亚来说父母的宠爱太沉重了,最后压断了她的生命线,这部分道出了莉迪亚受宠爱深层真相和其死亡原因。
第三部分:莉迪亚死后各家庭成员的表现以及最后结果。
以下开始为大家讲第一部分:
1957年,父亲詹姆斯与母亲玛丽琳的相遇在大学的历史课堂上,当时父亲是年轻的教师,而母亲是他的学生。
当时的詹姆斯看上去像一个青涩瘦削大四学生,根本不像教师,他身上的东方特征明显到根本没有人相信他是美国人,母亲玛丽琳觉得他是如此与众不同,便渐渐地爱上他,“他明白什么叫与众不同”就是当时母亲爱上父亲的主要原因。
而其实当时父亲詹姆斯根本就没有注意到母亲玛丽琳,因为她太普通了,最初爱上她的原因就是因为觉得她普通,普通到可以自然融入人群。渐渐地,他在她身上感到从容自信,感情便越来越深。
由此可见,在这段感情中,母亲玛丽琳的爱比父亲詹姆斯多,甚至能为他与自己的母亲争吵,为此,在后来他们的婚礼后,再没有与母亲见过一面。
他们相爱然后同居,直到詹姆斯博士毕业,希望在哈佛申请一个教师职位,但求职失败,又因玛丽琳在即将毕业前一年怀孕了,于是两人便结婚生子,詹姆斯便在一间名不经传的大学找了份教书工作,而玛丽琳也提早离开学校。
玛丽琳以为她还会有回归校园,实现医生梦想的一天,但重返校园的那天已经是在八年后。
那时候,他们的婚姻属于跨人种的结合,这在当时美国一些乡村地区是违反法律的。
玛丽琳为脱离母亲要将她与家庭捆绑的企图抗争了多年,而在择偶问题上母亲觉得她做错了,应该找一个与她相同的人,而不是这样一个黄种人,在这场抗争中玛丽琳以为自己胜利了,而自己的婚姻就是最好的证明,谁不知已经踏入自己不想要的人生。
而詹姆斯因为自己在哈佛求职失意,把原因归咎于自己是黄种人,更因听到玛丽琳与其母亲为自己的争吵对话,“融入人群”这个执念变得更强烈。
后来,玛丽琳相继生下哥哥内斯和二女儿莉迪亚,经过八年的专职家庭主妇生活后,玛丽琳想实现梦想的渴望越来越强烈,这期间她挣扎过,在某年圣诞节聚会认识了一名化学教授,玛丽琳主动向他提出要做助教的要求,她要踏出实现梦想的第一步,但最后为丈夫而放弃了,因为丈夫詹姆斯回想起她母亲以往艰苦的劳动岁月,害怕别人以为他赚不够钱养家。
转折点来到1966年4月1日,她收到母亲去世的噩耗要离家处理母亲葬礼事宜,在她处理母亲遗物时发现母亲终其一生都在照顾家庭的,最后还是落得孤独终老到独自死去的下场,最终只留下一本为取悦丈夫及家人而写的烹饪书。
于是她便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的生活,后来她发现时代已经改变了,女性都可以成为医生,于是实现梦想的决心更加坚定,即使要放弃家庭。
回到家中后,她瞒着家人偷偷找好学校、报了课程并且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办妥一切后,便一走了之......
人的一生因各种原因,会遇到许多求而不得的事情,而这些事情通通变为执念,时间久了便变成了魔咒如影随形。
以上就是第一部分的内容。
以下开始说第二部分。
母亲玛丽琳实现梦想的计划只持续了九个星期就结束了,在这九个星期里她也曾因想念家中的丈夫与孩子们而挣扎过,但她都忍下来了,最终她的追求因怀上了第三个孩子汉娜而结束。
母亲离家出走时,哥哥内斯已经上小学,而妹妹莉迪亚刚上幼儿园。
在母亲不在家的九个星期里,爸爸显然对照顾家庭不在行也没有心情,所以在这段期间爸爸每天只是随便弄一些三文治给他们充饥,晚上自己一个在房伤心发呆,而打开电视机任由孩子们看到睡着。
哥哥内斯就是在这段时间,因无意中看到关于航天的节目,从此迷上航天知识;妹妹莉迪亚由于年纪还太小,只能靠妈妈留下的烹饪书来排解思念母亲的心情,她觉得母亲离开是因为哥哥跟她不乖,她心里暗暗发誓,只要母亲回来,她会做任何母亲想要她做的事。
到第二天,母亲真的回来了,莉迪亚从此对母亲的话言听计从,她对母亲说谎说自己已经扔掉那本烹饪书了,让母亲以为这是个启示,觉得莉迪亚会与众不同替她完成自己的心愿,母亲玛丽亚发誓绝不会像当年她母亲一样逼迫她回归家庭,她要让莉迪亚有一个异放光彩的人生,从此玛丽琳便担负起教育辅导莉迪亚学业的使命,无论母亲叫莉迪亚做什么,莉迪亚一直都没有拒绝过,使母亲误认为她对理科有兴趣,而莉迪亚在某次高中化学测验中因作弊,而成绩优异,更让母亲相信她有天赋。
从此,莉迪亚因为长相与母亲相近,眼睛也跟母亲一样蓝色,更像白人,在父亲眼中,她能完成自己融入人群的愿望;而在母亲眼中,她有理工科天赋,能实现自己未能做到的医生梦想。
所以,平时父亲更在意莉迪亚有没有交到新朋友,朋友多不多,为了不让父亲失望,莉迪亚经常会假装在家打电话给同学,以表示自己有很多朋友;而母亲更在于她的学习成绩,经常询问她的作业和测验情况,而她都会说那些题会做,挺好的。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莉迪亚根本没有朋友,在学校都是沉默寡言,独来独往,而她对那些物理化学更是一窍不通,她不敢向母亲说出真相,害怕母亲因此不爱她了,令莉迪亚唯一感到有安慰的是哥哥内斯一直在她身边,从小时候开始她跟哥哥就形影不离,只有哥哥内斯知道她的情况。
但哥哥内斯对她的感情也是矛盾的,一方面他讨厌父母将所有的爱都给了莉迪亚,使他想永远离开这个家,另一方面他与这个妹妹从小就在一起,相互间的牵绊很紧密,而且他很同情这个妹妹。
莉迪亚的压力一天一天地累积着,直到一天哥哥内斯被哈佛录取要离开家的时候,她来到家附近的湖边,对湖水许诺如果她跳进湖里可以再上岸的时候,她就会向妈妈坦白一切,她将不会再背负父母的期待,做回自己。
莉迪亚从来不懂游泳,有一次哥哥不小心将她推入湖,哥哥在救她时一直叫她踢水,所以她以为只要一直踢水就可以游上岸了。
但是,这次莉迪亚跳入湖中后,就再也没有上岸......
父母越关心你,对你的期望越高,他们的关心就长雪一样落在你身上,最终将你压垮。(引自原文)
以上就是第二部分。
现在将开始最后一个部分。
莉迪亚死后,母亲玛丽琳一心想找到人负责二女儿的死,她不接受眼中的乖乖女会自杀这个事实,于是不停到女儿房间寻找线索,发现越来越多莉迪亚不为人知的一面,从而变得越来越神经质;父亲则比较保持理智,从莉迪亚失踪报警到警方找到女儿尸体的过程中,他越来越清楚知道他们都不了解莉迪亚。
阴霾笼罩全家,家里的气氛越来越冰冷,而父亲可能因为痛苦也可能是因为玛丽琳的态度而觉得苦闷,在这个时候竟然与其助理路易莎发生婚外性关系,而玛丽琳无意间察觉了。
于是积聚已久的情绪似乎得到发泄,詹姆斯与玛丽琳发生争吵,玛丽琳指责詹姆斯对警察唯唯诺诺的态度,而詹姆斯让她不要像竭斯底里的家庭主妇一样,他们愤怒的言语无意中击中了双方的痛点,最后以父亲詹姆斯开车离去,母亲玛丽琳在家里痛哭收场,而哥哥内斯也愤怒加伤心地走出门,企图用酒精麻醉自己,汉娜则带着惊恐守在妈妈身边。
好在,最后父亲在开车途中突然醒悟,并遇到醉驾开车失控撞在路边的儿子内斯,他带着儿子回到家,与母亲重归于好,也第一次正式留意最小的女儿汉娜。
莉迪亚的死终于让他们重新审视他们之间的关系,将他们的联系再次紧密联系一起,也算是这个悲剧故事里的一个美好结局。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最后,对于莉迪亚的死,有人说是自杀,不然她怎么会在夜深人静时跳入湖中,也有人说是意外,因为书中字里行间表现出莉迪亚对未来的期待,这个没有标准答案,就留给大家去思考吧。
虽然每个人都很难挣脱自己的执念和别人对自己的期待,假如莉迪亚能勇敢向家人说出自己的想法;假如母亲玛丽琳和父亲詹姆斯能对子女多留心一点与莉迪亚多一点谈心,她的结局会不会就不一样,可惜没有“假如”。
所以,沟通在一个家庭里面很重要,勇于向家人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也多留心耐心倾听家人的需要,在一切还来得及之前......
到这里,分享给大家的这本小说《无声告白》就结束了。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