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去见了一位孩子,情商很高的宝贝!我一到她房间,很热情跟我聊起来!我看到她书桌上有几本我陪儿子小时候看过的汤素兰老师的《笨狼的故事》,跟她聊起里面的角色;她跟我讲她的乐高、绘画作品,还有她的秘密……我们蹑手蹑脚去看她的秘密;她送我礼物;聊她的爸爸妈妈,奶奶;我告诉她聪明指避免读错;她开始学会善用工具书;对于阅读不会的,多读一边轻松找到答案;我们相处非常愉快!
我跟她聊起妈妈对她作业磨蹭的焦虑,通过对话式引导,孩子非常聪明地做出了决定,每天如何安排作业时间,只要她自己想出任何办法,我都鼓励她,最后我们还拉勾约定。
我:“妈妈对你完成作业这件事非常焦虑,你是怎么想的呢?”
孩子说:“我也不想这样!”
我:“哦,原来你也不想这样(重复孩子的话,也是对话练习的一种方式。)那你可以怎么做呢?”
孩子:“我忍住不去玩。”
我:“哦,那对于忍住,你有什么好办法?”
孩子歪着脑袋,我想她在思考。(停顿了一会)
我:“需要听听我的建议?”
孩子:“恩,可以”(征得孩子同意)
我:“为避免玩过头或是玩的没时间写作业,那我们是先玩后写作业呢?还是先写作业再好好玩呢?”
孩子:“那我先写作业,其实我认真写,六点多就能完成。”
我:“(⊙o⊙)哇,这么厉害!那你时间怎么安排呢”(找到机会嘉许孩子)
后来我们一直用这样的方式,帮助孩子理清了作息时间,睡前安排和充足睡眠时间!
其实在聊到妈妈的焦虑时,孩子提到了妈妈总是催我。我在第一次微课中就分享过,爸妈不催促,孩子表现会更好。长时间的催促,孩子的做事标准就不再是“我应该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而是等着妈妈催。最后滋生孩子严重的依赖心理,从而剥夺了孩子尝试的机会,丧失了在学习上的自信。
和孩子对话中感受到孩子也不想这样,每个孩子都是向上的,积极的。
正好昨晚看到一段话,很好地解释了我们的做父母的焦虑,而后的批评,指责抱怨~~
“大人长大后,忘记小孩是如何成长;老师执教后,常常忘却学习是如何发展的。于是在教与学的生命互动历程中,往往容易从大人的高度、老师的深度,不经意的以“行为”评论学生,而忽略了孩子那犹如深藏于冰山一角下的深层内心世界。”
关于孩子深层内心世界,我就是跟孩子1个多小时的对话和陪伴她写作业的时间里,我就深刻感受到孩子内心世界非常丰富。一个非常乐观的孩子,本以为她的生活中充满了美好,可父母不经意间的对“行为”评判,她也开始认同那些负面标签;父母简单的不允许,孩子无法解读父母的行为,因而就没有体验到爱……
后来跟妈妈的聊天,我体验到妈妈带着牺牲的心态,我为你倾注了那么多,并为孩子铺设了好了路,可是……
过去我也有这样的心态,也就是在ALEX老师的《幸福父母》课程中,我看到自己从牺牲的心态,又去向弥补的心态,那都不是真正的无条件的爱,那样的爱是有压力的,而且孩子是非常敏感的,因而他无法体验到真爱。
“不经意”发火,“不经意”脱口而出,怎么办呢,唯有提升自己的觉知,自我修炼,让这样潜意识出来的条件反射性行为少一点,带着觉知去和另一个生命互动。
感恩可爱的孩子!让我有机会看见自己,看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