甭给孩子喂太饱,可好?!
“你这个会不会写?跟你说多少次了,再写不好,重新写20遍。饭先不能吃,还准备写到十一点?”
二楼传出的声音又亮又响,不时夹杂孩子的呜咽声。
已近霜降,天黑得有些早。吃过晚饭,才6点多。便站在楼下,和房东太太闲聊。
“我以前都睡下了,还听到有人大声吵嚷孩子,是这家吗?”因为我刚搬来租住。这栋楼共四层,租出去了9套,多是带孩子在门口小学读书的。
“哎,”房东太太叹息下“那没有一天不吵的。”
“不把孩子吵坏了。”出于职业性的敏感,我表示担忧。
“可不是咋的?去年上一年级来的。小孩学习不好,他妈离了婚,可能不太顺心,天天逮着小孩吵。送一个多月才送掉,这开学升级老师换了,小孩非得跟原先的老师,又吵了好长时间才愿意进班。”
“这都成家常便饭了,谁受得了?在学校再遇到老师批评,同学嘲笑,回家又这样,时间一长会不会崩溃?现在孩子离家出走的、抑郁的可不少。”我表示担忧。
“可不是咋滴,俺村就有个抑郁的,还可严重。”房东太太顿了顿,“那是个小闺女,家里条件儿可好,手里握几千块钱是常事。他爸妈给换了好几个学校,先上私立,又送到市里,最后找人回到县城重点班对她要求可高,非得让考好高中好大学。她学习跟不上,转来转去说啥也不愿意到学校,关着门不见人,还砸烂玻璃割腕自杀。”
“要先成人,再讲成才。”我接着道,“以前我村也有个经常挨吵的小孩。”
说这话时,让我不由得回想起四年前。
村里的这个小男孩儿,也是刚入小学。语文还说得过去,数学算数是又慢还错。他爷爷坐在身边看他写作业,不大会儿就会吵起来,而且声音越来越高,甚至于变得嘶哑。越吵,这个小孩越写不好,连加减都分不清,又接着挨吵。
“我看我这个孙子无药可救了,都快气死我了,咋这么笨?”他爷爷边给我反映情况,边生气地发着牢骚。
“你今年有多大?”我问他爷爷时,他明显愣了又愣。
“你都快50了,你俩能放一块儿比?”我听他回答后说,“要是相信我,从今天起,他写作业你离得远远的,写好后,你只负责检查。只夸对的,不对的让他再去想,试一两个星期再看。”
没有家人在身边监督,更重要的是没了唠叨训斥,小男孩尽管开始完成的速度有些慢,但正确率不断提升。同时他爷爷眼不见也再不心烦,心情舒畅起来,同孩子说话时也心平气和起来。
“没想到就这一改,我俩都变了。”后来他爷爷再见我时,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现在楼上挨吵的孩子几乎不懂抗争。说实话,他也抗争不过。长此以往,待他大了些,越累积越多,谁也说不出会让他做出什么样的举动。想起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天那么冷,又那么饿,她不敢回家,也不想回家。不仅因为没卖出一根火柴会挨她爸爸的打,还有家里跟街上一样冷,她没有一丝关爱,没有一丝温暖。
想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就要自己先好好学习,孩子才有可能天天向上。
孩子每一年都在成长,其心理特征每一年也都不一样,如果家长的教育方法一成不变,肯定会出问题。不同年龄段和孩子一起成长,教育方式跟着孩子的成长而做出适当的调整,学会动态发展辨证地来看孩子,这样才能把孩子教好。
像6岁的孩子,进入了暴风骤雨的人生第二叛逆期,他世界的中心不再是妈妈,而是他自己。他希望事事按自己的意愿,同时在很乖和很叛逆两个极端游走。把笔画或数字反写是很常见的现象。此时家长一定要保持耐心,抱抱孩子,不要一味指责孩子。
到7岁这个阶段,是小学生培养自信心的关键期,但其情绪容易不稳定,且自控力不强。老师要引导孩子学会愉快学习,帮助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热爱学习的好习惯。家长也要给孩子更多的鼓励,以便建立孩子的自信。
说到鼓励,我突然想到原先读到的一个素材。
小峰上小学时总坐不住,疯闹,成绩差。老师把小峰妈妈找来,让带多动症的儿子看病。妈妈陪着笑脸,替小峰说情,眼含泪水回了家。小峰以为妈妈会打自己,没想到妈妈抚摸着他的头笑着说:“老师表扬你了,说你以前一会儿都闲不住,现在能安静地听三分钟课了。你会改好的。”上初中时小峰迷“追风”追歌星、影星、球星,成绩在全班倒数第二。家长会上,老师责怪小峰的妈妈说:“孩子得管,再不抓紧,这孩子就完了。”伤心的妈妈回到家,装作高兴的样子对他说:“家长会上老师表扬你了,说你潜力很大,你一定能成为好学生。”高中阶段,小峰成了班上的中等生,高三家长会上老师叮嘱小峰的妈说:“目前小峰处在升学的边缘,不抓紧他可能考不上大学。”回家后,妈妈对他说:“孩子,你真行!老师说了,再努努力,你能再上一个大台阶。”
后来,高校录取通知书发下来了,小峰以优异的成绩被被名牌大学录取。回到家,他像孩子似的扑到妈妈怀里,递上录取通知书,“好妈妈,都是你照顾……体谅……期待……鼓励……帮助我,才有今天。”
教育成果就像“滚雪球”,家长引导对了,孩子才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其实,在此过程中,家长也在不停地修剪自己的枝叶,圆满自己的人生,实现与孩子的共同成长。
这个故事,我真想能让这个年轻的妈妈听到或读到。
万事成长皆有规律,遵循规律方可科学发展。但愿,我们的学校、老师、家长能自觉主动形成联动,让孩子有适合的胃口,让孩子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不过多把外在的强加于孩子身上,可好?!
曾读到过这样一段话:正是成人让孩子变得疑惑,叛逆,什么都不会做,是成人剥夺了孩子旺盛的精力,压抑了孩子独特的个性。成人急切地纠正孩子的错误,弥补孩子的心理缺失、完善孩子的性格缺陷,却不知道孩子的这一切问题都是由成人造成的。
作为成人,我们该怎么办?不知想过没有,或许让孩子像野草一样自由自在的生长,或许学会放手,可好?
夜色凝重,天气更凉。回到室内,久久难以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