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喜欢空间的艺术还是时间的艺术?
当这样的一个问题摆在面前,我犹豫了,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但细思之下,我又有了明确的答案。
其实我对艺术所谓的形式不是那么的在意,不管它是时间的艺术也好,空间的艺术也好,我更在意的,我更喜欢的是,我和它之间的那份连结,以及对我是否有所打动,有所触动。
从这个角度来说,时间的艺术和空间的艺术我都喜欢,但是如果是从那份连接度上来讲,可能跟时间的艺术上的那份连接更深一点,我更能从时间的艺术中获得更多的触动。
这是因为空间的艺术,它是一种凝固的艺术,是将所有的东西凝固在某一个空间,把很多的思维和思想,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东西凝固在一个很小范围之内的艺术。如果要读懂这样的一份艺术,我需要有更多的沉浸,更多回到内心的宁静,我才能和它有那份更深的连接,如此对我的触动才能更深刻。
我想对于我来说,这样一份的沉浸,这样一份独处的宁静之中去获得信息的能力,相比较于时间艺术的那份流动来说,难度稍微大一点。
不过空间的艺术带给我的另一个触动就是,如果你真正的沉浸下来,你会获得更丰富的一些联想,它是能够触动你由一个点扩散到面,扩散到整体的那种艺术。
而时间的艺术因为有一个流动的过程,就给了你足够的时间去感受、消化、吸收整个的创作,它调动的感官也比较丰富,所以我能更快地和它产生连接。
说到最触动我的一次艺术欣赏的经历,我想还是回到2009年吧。
2009年,对于我的人生来说是一个意义非凡的一年。7月,我从工作了十几年的一个体制内的单位辞职了。因为我想过另一种不同的生活。
而在这一年。我看了一部电影,确切地说是一部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叫《That is it》。是一部关于迈克尔杰克逊为他复出而进行的世界巡演做准备的工作花絮,包括世界范围内伴舞演员的选拔,以及彩排等等。
这个电影本不会在这个时间段单独成为一个电影的方式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只是因为迈克尔杰克逊2009年6月突然去世了,他再也无法完成那个让全世界热爱他的人所翘首以盼的世界巡回演唱会了。为了以飨那些热爱迈克尔杰克逊的歌迷,2009年10月,有了这部电影的问世。
我记得那天去看这场电影,是电影院早间的第一场,整一个电影院就我一个人,相当于我一个人包场看了这样一出电影,那个观影的过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可以说是百感交集。
我看到了一个鲜活的艺术家。看到了他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那份精益求精,也看到了他对身边每一个人的那份善良和爱,看到了他的悲悯之心,感受到了从他内心散发出来的真挚和美好。
在这个纪录片里,你既体验到一份活力,热情和美好,一种美轮美奂的东西。同时在观影的时候,你又不自觉地联想到场外那份因为他的去世而带来的悲伤,这种强烈的对比,两种不同频率的情感一同出现在当下此刻所造成的冲击、所带来的感受,这种差异性的碰撞所带来的体验真的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有些人离去了,有些东西却永恒留下了。对我的生命来说,结束和开始也在转换。
回溯到我自己想要创造的那个身份——美好的源头,我感觉到这是一个很自由的艺术空间。这个空间里面,时间的艺术也好,空间的艺术也好,它都是存在着,而且完全不矛盾、不对立地和谐共存的。
在这个源头里头,这个美好,它并不仅仅是我们所定义的那个正面的、正能量的东西,同时也包含着我们对于所有我们定义的负面的东西的那份接纳和允许。这才是真正的美好。
既然要成为这样一份美好的源头,就要有源源不断的输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既然我要为所有和我有缘的人输出这样美好的活水,我就要去体验更多的美好,分享更多的美好。这份体验,这份分享,它不仅仅来源于完全的自我的一个体验,也来源于我眼中看到,耳边听到的别人是如何在体验,美好是如何在每一个个体的生命状态里头呈现的。
我把我眼中看到的,我亲自体验到的,我心中所呈现的,所有的这一切源源不断的分享出去。可以以空间的艺术或时间的艺术的方式分享出去,文字、语言、音乐,信手拈来的涂鸦或手工,那怕不说话,就这么静静地坐着,舒服地呆着也是一种艺术的分享。因为这份分享有心的流淌。
这就是我要塑造的那个艺术,我不想给自己有太多的框框和限制,我期待真正放飞自我后,生命之流会带我去到哪里。这就是我想要的那份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