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宅在家,突然有了大量的空闲时间,偶然间打开了电视剧《人世间》,由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每天早上起来就开始看,一直看到深夜。剧中讲述了在上个世纪60年代至今,以周家人为代表的一个名叫“光字片”地区人物命运发展以及生产生活的变迁。其中不但有写实的生活境况,更打动人心的是剧中不停流露出的细腻真情,真可谓是赚足了观众的眼泪。不同性格人物的命运沉,折射出时代发展对人物命运的影响。不过大概是我从事教育事业的缘故,我更多的是看到剧中的是家庭里的观念、角色、行为等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剧中以周志刚这个人物为开端介绍了他的身份——一名农村出身的工人。要知道在当时的社会工人地位是很光荣的,而且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一个农民变成了一位工人,他自己的内心也是充满自豪。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工人家庭却要面对当时所有城市家庭都要面对的难题:上山下乡。他家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大儿子周秉义已经决定去了兵团,剩下女儿周容和小儿子周秉昆,家里正发愁之际,女儿周容用行动给出了答案:她独自一人瞒过家里踏上去往了贵州山区的列车。只是她不仅是为了去乡村建设,更是为了奔赴自己的爱情!
周蓉做为家中唯一的女孩,不但长得漂亮,还喜欢阅读,家里珍藏的一柜子书被其是为宝贝,走之前还特地嘱咐弟弟秉昆要好好保管,这样的女孩自然成了家里的团宠。妈妈舍不得闺女受苦,下乡之时就不想她离开,平时不苟言笑的爸爸更是把她放在心尖上,把所有的温柔都给了她。就是这样一个被宠爱长大的孩子,最终却选择了私奔的方式处理自己的情感课题,这不仅令人唏嘘更多的是不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女孩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首先让观众不能忽视一点就是周蓉的勇气,在那个年代能够勇敢的追求自己理想的爱情,不仅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更多的是展现了她突破所谓世俗观点的勇气,而是什么带给她这么大的勇气呢,主要来源于家庭给与了她无条件的、充足的爱。毫无意义爱是勇气的泉眼,爱会给一个人赋能,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在未来能够勇敢的面对生活的选择和挑战,那么请你也给与他无条件的爱吧。
可是她会像周蓉一样随心所欲吗?答案是会的,看了那么多纨绔子弟、富二代的例子这个答案是很明显的。那我们还需要做什么呢?继续看周蓉的生活经历,前面我们说她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可是她都读些什么书呢,剧中只有几个镜头便带过了,由此可见父母并没有关注孩子的心灵世界。认真看剧我们发现周蓉看的是《叶尔绍夫兄弟》、《安娜.卡列尼娜》、《唐诗三百首》,这些书充分反应了周蓉的精神世界,她骨子里是一个情感细腻丰富、追求个性与自由的文艺青年。那父母对她的爱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剧中有这样几个场面,一家人做在一起吃饭,父亲不断给女儿加菜,满眼的疼爱。妈妈在女儿远嫁后,仍然每年给她织一件毛衣。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父母对女儿的关爱,但只是在吃饱穿暖上,没有深入到孩子的内心,去了解她爱好什么、崇拜什么、厌恶什么……我们当然不能断然指责父母在教育上的缺失,只是在那个买猪肉都要夜里排长队凭票购买的年代,再加上父母受制于自身的知识文化水平,他们难以顾及到关于生存以外的精神世界,由此我们便不难理解内心徜徉在自由烂漫世界、恃宠而骄的周蓉会为爱私奔的行为了。
了解了周蓉背后的家庭因素,会带给我们哪些思考呢?教育一直以来都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头等大事,“学区房、辅导班、起跑线”等时下焦点词语一直热度不减,都体现出教育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然而还有一些关于学生的评价也不绝于耳,“娇气、玻璃心,有个性”等,这些声音的出现不免有标签化的嫌疑。依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我们正处于物质生活条件极大丰富的时代,生理和安全等低级层次的需求等到充分的满足,不过我们也会面临更多的精神生活方面等高级层面的需求。因此我们现在需要面对的一个时代课题便是教育的精细化,作为家长我们不但要给孩子充足的爱,更要多多跟孩子谈心交流,不仅要告知他作为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更要尊重他作为一个人应有的权利,给与孩子无条件的爱,让孩子能够独立、自信、客观的面对每天的学习和生活。希望我们的家庭教育理念从管教与指责转变为尊重与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