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刚刚毕业回国,在家里处理一些事情,同时和朋友谈谈合作,日子比在国外天天起早贪黑去图书馆轻松了不少,也让我有时间理清思路,和大家好好谈谈我在毕业三年之后重返校园的感受,希望给那些还在挣扎犹豫的朋友们带来一些些帮助。
当初在我跟很多朋友说我做出了辞职要去留学的决定时,有一部分朋友羡慕我的勇气,但更多的朋友都十分疑惑,毕竟本身我工作正处在上升阶段,又是“大龄未婚女青年”,大家会觉得我做了一个太过冒险的决定。
现在我毕业了,回国了,很高兴地告诉大家,我赌对了。
在澳洲的一年过得很快很充实,我也实现了对自己的期许和目标,用朋友的话来说就是“一年顶别人三年”,现在是一身干劲,想要把自己所经历的,感受的,了解的,都一并分享给大家。
首先,决定出国的理由是我自己对于工作的新思考。
在出国之前,我的工作已经进行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当了差不多三年的出国留学培训师之后,我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作为一个老师的角色,更多的是想要在职业道路上迈出新的一步,给自己新的方向。同时,在工作当中也给自己带来一些新的思考,比如说现在国内外教育的差异,如今托福雅思的新趋势,以及教学法上的创新,都是我想要去了解的,也因为我想要做出更多对学生真正有益的事情,所以我就想着为什么不带着学生走一遍留学的路呢?
另一方面,因为我自己本科学的国际金融,我并不想放下这一块的知识,加上申请起来比较容易,所以我在决定了之后就自己申请了金融专业,基本上非常顺利就拿到了Offer。
其次,我内心“看世界”与“传播中华文化”的愿望也一直蠢蠢欲动。
我自己心里的“拥抱世界”的想法一直在催促着我多去和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国家,不同生长环境的人去交流,趁着现在还年轻,没有家庭的负累,为什么不试试呢?
我刚刚开始学英文时,最大的一个动力就是希望能和不同肤色的人进行交流,当我终于实现这个目标的时候,我又希望自己可以把中国的文化分享给世界。也许是我从小比较痴迷我们的传统文化,所以我一直以传播传统文化为己任,所以即使作为一个教授英文的老师,在我的课上我还是会给学生讲一些中外文化的异同,也希望我送出去的学生是认同自己的文化并且以我们的文化为荣,同时也希望她们有能力向别人宣传我们的文化。但是我看到的我的很多学生到了国外还是和中国人在一起,还说和自己在国内的生活一样,我就考虑到,为什么我不能给他们做一个榜样,告诉大家如何拓展自己的朋友圈,向大家展示留学生活可以非常非常丰富多彩呢?
于是这也成为了我选择出国留学的原因之一,在我看来,老师不仅仅教授的是知识,更是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我需要告诉学生我们自己的人生是可以自己进行选择的,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关键是你能做到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最后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就是我自己本身太过于享受读书的乐趣了。
从小我就是泡在书堆里长大的,爸爸妈妈小时候带我去书店的时间比呆在任何其他游乐场或公园的时间都要多。在上大学的时候我就一直是最早起床到图书馆等着开门的那一个,和开门的大叔都成为了朋友。后来工作后我发现看书的时间少了,让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太能适应,所以当我相信自己能够兼顾好工作与留学的事情之后,我就决定可以两边同时进行。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但是一我相信定会给自己带来不同的感受。事实也的确是这样,我在ANU大部分的时间都呆在图书馆里,看了好多好多原来听过的原著,也在图书馆见证了好多清晨和深夜,虽然累,但是非常满足。
一年过后我回来了,很多朋友都问我这一年有什么收获,或是变化,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其实不在于我考试拿了多少高分,拿了什么学位,而更多是我得到了内心极大的充实,人也更加自信和善良。
我忘不了在澳洲滑滑板上下课的惬意,忘不了冲浪的刺激快感,忘不了夏天的圣诞节,忘不了土澳的“Gday, mate.”,更忘不了和外国朋友们看叶问系列的电影,大聊中国功夫;去国会看议员们辩论;还有给外国朋友们解答“一带一路”的场景。这一年我洗去铅华,回到了几年前刚刚毕业甚至是还没有毕业的时候,变得纯粹简单,充满干劲。
如果你和我一样已经走出象牙塔几年甚至更久,心里在犹豫要不要再重返校园,那么我给你的建议是:听从内心,谨慎选择,妥善安排,全心投入。如果你选择了,那么请相信你自己,种下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发芽,如果今天没发芽,可能只是为了把根扎得更深一些。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