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还在汉语学校教中文的时候,我就想读这本书。无他,班里的纪律问题一直没能好好解决,很需要一些方法论来做指导。不过,或许是因为课堂进程勉强还可以维持,或许还因为我打心眼里觉得好的内容和更好的讲课方式是解决课堂纪律的更关键因素,所以始终没有把这本书从书架的最高层拉下来,后来也就再没机会在班里实践了。
那时,我家小姑娘还不到一岁,吃喝拉撒依旧是最主要的事情,斗智斗勇还远没有到来,这本名字略显严肃的书,便继续束之高阁。
是的,我一直觉得这本书名有些严肃,又是正面,又是管教,着实有点喜欢不起来。书刚买来时的随手翻,也觉得字体排版和框架结构不够清晰明了,翻译的语言也不算好,各种绕口。这些,或许才是我始终不想去读的最主要因素。
二
这两天,我终于翻完了这本书。有着上一本《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的铺垫,这本读起来,其实还蛮轻松的。两本书所倡导的内容,有很多相似之处。
比如,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遇到问题,先不要去苛责孩子,要去寻找所谓不良行为的起因,要反观自身找原因,要表达对孩子的理解和感同身受,之后,才可有更好的方法解决问题。
再比如,强调对解决问题这件事儿的重视。在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件事情上,我们太容易偏离主题了,要么流于宣泄情绪,要么将孩子的关注点导向接受惩罚,这都是糟糕的处理方式。要和孩子关注于问题本身,一起去解决问题,这才是最关键的。
还有,如何正确鼓励,如何让孩子与自己合作,两本书的内核基本都是一致的。
三
《正面管教》会丰富一些。毕竟,上一本更侧重于沟通,这一本里则有了更多家庭、婚姻以及班级管理方面的内容,而且也给了很多篇幅在大人的自我修养自我认知上,有些读起来,还颇有趣。
第三章里提到了关于出生顺序对一个孩子性格的影响,老大、老小与排中间的孩子性格的形成,性别、年龄、家庭氛围对一个非独生子女的性格的影响,还有如何通过这些发现认识自己的孩子和认识自我,都给了一些精准的解读。读这一章的时候,正好在看有关夏洛特三姐妹和她们那个不争气兄弟的电影《隐于书后》,结合她们的性格对号入座,分毫不差。当然,投射自身,也毫无问题。
第十章则提到父母性格对孩子性格的影响,这里要求家长要先直面自己,先认清楚自己的生活态度取向,然后才能更好的看清楚自己的孩子。先自我教育,再教育孩子,这才是育儿的正解。
书中还有关于班会和家庭会议的详细介绍。我想,当时如果结合班会的原则和方法一起来组织两场有效的班会,大概很有助于我们班课堂纪律问题的解决。而家庭会议这一章,一起计划家庭活动,一起组织家庭晚餐,很多活动,都让我想去试一试,并且觉得,多几个孩子,也不会成为难题,正好人多力量大,可以玩的更开心。
四
读完这本书,当然也结合上面那一本。我还有一种认知,这些书的作者很注重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同时也通过家庭会议、家务分担这一类的事情锻炼着他们做事情的态度和能力。
我完全可以想象,一个习惯有效家庭会议的孩子,一定能很好的参与上学后的班会,之后进入工作,不管是开会还是其他自己的或与人合作的大小事儿,也一定能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这倒也颇有几分古人说的“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说远一点,还真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想来,让孩子从小就多做一些事情,也是一件正经事,价值感和归属感也是这样得来的。
总归,书名看似严肃,里面的一些阐释,却也有些趣味。翻译和排版也还是有些影响阅读,如果不想从头到尾细读,那么遇到问题,去书中找相应篇章检索一番,也是实用有效的方法。
附:《正面管教》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