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脱道实践原理的对话
主讲:JK
妙花:能否再请赐教,贪嗔是如何形成?
JK:贪嗔,是精神心法,叫作“心所法”,当然也是依靠各自的根、境等条件而生起的,但是从佛法实践的角度,我们要知道,贪嗔等烦恼,其实都是由于无明和我见才发生的。
妙花:是。
JK:妙花,你学佛是否是为了解脱一切的“苦”?
妙花:离苦,超越。
JK:既然目的是为了离苦,那么怎样做才能离苦呢?
妙花:走佛陀教导的道路。
JK:嗯,回答的不够明确。想灭苦,就要找到造成苦的根源,对不对?
妙花:要断除烦恼!对。
JK:人生一切痛苦的根源是什么?
妙花:是贪嗔等烦恼。
JK:嗯。苦的根源,是对五蕴身心的贪爱,这是推动轮回的根本动力,那么,我们为何会对五蕴身心有贪爱呢?
妙花:只因无明,无明而生痴求欲!
JK:无明是啥意思?为啥它会引生贪爱?
为了能理解这个问题,我们要讲个故事:
我们为啥会对五蕴产生贪爱呢?就像小孩子,对一个有毒塑料制造的玩具,非常喜欢,虽然他每天都受到玩具的毒害,但他却很喜欢这个玩具。
为啥呢?
因为这个小孩子,不知道玩具的真相,不知道玩具是“有毒的、可以带来伤害的”真相,他错误的认为,玩具是可以带来益处的好东西,所以他才会贪爱它。
同样的,我们由于不了解五蕴身心的真相,不知道它是“无常、苦、无我”的有害之物,误以为它是“常、乐、我”的有益之物,所以我们才会贪爱它。
对五蕴的真相(无常、苦、无我)的无知,叫作无明。对五蕴的错觉(常、乐、我),叫作我见。二者是发生贪爱之因。所以,我们要想灭苦,首先要怎样?
妙花:要明白五蕴真相。
JK:很好。
直接地观察身心现象本身,最终发现它们的真相,这就是佛法止观实践的方法和目的,也是解脱的原理所在。对于身心的直接地、持续地观察,就叫作四念处。就讲到这里。
下面我们来看《杂阿含第九经》:
如是我闻:一時,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如是受、想、行、识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观。”
“圣弟子!如是观者,厌于色,厌受、想、行、识,厌故不乐,不乐故得解脫。解脫者真实智生:「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时,诸比丘闻佛所說,欢喜奉行。
妙花:此经说明五蕴之真相为无常、苦、无我。众生颠倒地以五蕴为常、乐、我,故爱喜执着,此为苦源。
JK:对的,很好。你已经掌握了解脱道的实践原理。
其中,初果证悟五蕴真相(现观四圣谛),然后,在阿罗汉果位彻底断除对五蕴的贪爱和执取,由此获得苦的彻底止息,就是涅槃。
课后巩固思维一下这段解脱道的道理,对你会极为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