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叫,夏之月,初夏之月,仲夏之月,季夏之月,我叫夏之月。”
当夏之月在电脑上敲下这个自我介绍的方式的,她微微笑了一下。她觉得这个自我介绍的方式很帅气,而暗含了她父亲给她起名字时,是手误挡了古文中“季夏之月”的季字,才得到这样一个名字。
然后她叹了口气,并不是这样的,她从来没有用这种方式介绍过自己。口语中,这句话听起来并不那么易懂。
她通常只是简单地说“大家好,我叫夏之月,夏天的月亮。”
笑笑,埋没了自己一点想要引起人瞩目的野心。
多少传奇,还未出现就已经被永远埋藏。
(二)
夏之月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她看到网上很多人说,要认识你自己,要知道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高深一点,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夏之月向来不在乎一句有道理的话 是不是名人说的,所以苏格拉底也可以视为一个灌输鸡汤的网友。
这位网友说的有理。
可是有道理,夏之月还是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生活。她觉得自己的生活无论用怎样的理智,都没有办法条分缕析。
她看不出来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而且虽然骨子里倔强好胜,她也对自己的未来茫然无知。
她想,这大概是这个年纪年轻人的通病,当年潘晓那篇《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她读起来竟然丝毫不觉隔阂。这让她有点心惊。
想不透就不想了,夏之月这样对自己说。
她离死亡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来思考她究竟应该怎样活。
这毕竟是个永恒的问题。
(二.5 )
不过,夏之月也并非就是那么惶惑
大概因为,曾经有人对她说过一句话
“凡是所学,皆成性格”
她觉得反正自己的未来模糊不清,索性多读几本书,这样也许以后的自己会给她一个惊喜。
大概在这个混乱的世界里,用辩证的方法可以混淆一切价值判断的时代,好好读书应该不是一件太坏的事。
(三)
夏之月为了准备英语考试,熬到半夜三点才睡。
这是她对别人说的托词。
实际情况是,她有点蒙,她很喜欢刷男神的微博,可能刷的过于频繁了,她觉得影响了自己的学习。
可是,不是大家都告诉我,活着开心就好吗?
不是“生命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吗?
夏之月又开始茫然,她没有办法放任自己毫无成果就这样安然入睡,她选择去找几本书去读。
《我与地坛》
每一个有激情的演员都难免是一个人质,每一个懂得欣赏的观众都巧妙地粉碎了一场阴谋,每一个乏味的演员都是因为他老以为这戏剧与自己无关,每一个倒霉的观众都是因为他总是坐的离舞台太近了。
夏之月突然有点明白了。
活着求开心的,都是聪明的观众。
可是她却从小的志向,就是当一个演员,或者是,欲望的人质。
(四)
夏之月看了《我与地坛》后,想,是不是也有一个像地坛一样的地方,一直在等待遇见我,等待在我最狂妄无知又迷茫失措的时候动摇我的心魄。
夏之月有点可怜那个地方。她不怎么有耐心,觉得等待是件难熬的事。
一直在等她的一个地方,那该有多可怜。它又不是公主,遇见的不是一个来解救他的白马王子,而是一个精神上落魄的乞丐。
等待希望是一件太难熬的事情。
所以,只要不期而遇就好。
“停舟暂且问,或恐是同乡”,这样的不期而遇就好。
(五)
夏之月看到树在流血。
伤口,流出粘粘的血,闻起来有点恶心。
夏之月转身离去。我又不是学林业的,我救不了它。
她看着手机里那张照片,感觉自己身体的某个部分,似乎也在腐烂中流出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