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三节不搞题海战术,抓住规矩事半功倍
人类的智慧是善于从纷繁的现象中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并充分的认识、分析和运用规律。《大学》开篇明义: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充分揭示了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意义
从小就要注意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并引导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总结,归纳与分析来抓住事物规律。这样才能以简鱼驭繁,举一反三,更加轻松快捷的处理问题。生活上是这样,学习上更是如此
中考复习时,要求贯彻同样的方法:对于理科,尤其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就是习题,要通过做题总结就一些解题思路,规律,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和效率。因此,做习题是必须的,但做习题也是有技巧的,千万不能盲目,不做任何筛选地见到练习就做,大搞题海战术。无意义的重复,不仅无法取得突破,还会增加厌烦感。必须分一定的时间来做一些基础题,确保基础题万无一失,在巩固基础的前提下再谈拔高。尤其是一些成绩中的上等的孩子,不要轻易进入走入另一个误区:猛攻拔高题,忽略基础题。其实,题目的难易只是相对的,千万不要人为的去区分简单题和难题,只有做对,不出错才是硬道理。
初三寒假学校分层安排了假期作业:除了必须完成的十套模拟题外,考试成绩在108以上的,完成另外的十套中考题填空题选择题和倒数两道题和大题;107到96的,完成另外的十套中的填空选择和每道大题的第一问;而95下的孩子,则要完成另外的十套中的全部填空题,选择题,暂时不做后面的大题。老师要求同学们对照答案,自己判分,凡是错题,建议自己写出错误原因,进行分析。
虽说一次考试成绩未必能很准确地反映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但这种分层作业的方法符合不同学习成绩,能力的学生的情况,既有针对性,节省了时间,提高的效率,又有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信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虽然看似作业量少了,但质量高,效果好,得到了学生的拥护,大多数学生都能非常主动,认真地配合。
从寒假作业中得到了这个启示,用到了其他各科的复习中——不贪多,有选择,做自己最需要的题。
在通过做题总结解题思路,规律,方法方面,我认为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五种错误区别对待,学会逐个突破。
题目做错了,不外五种情况:计算错误,规范错误,审题错误,知识错误和方法错误。
这其中计算错误,审题错误,规范错误属于非智力因素导致,这就要靠孩子自己去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弱点——粗心马虎。细心,准确是解决计算错误和答题不规范问题的方法;读题时要看准题干中的关键字,每一个已知条件等,并可以在读题时用笔做标记,对条件进行整合,寻求解题方法。
而后两种错误则属于知识掌握不到位和解题方法选择不当。父母最好让孩子向老师寻求帮助,以免走弯路。
孩子通过分析试卷,总结归纳,找到犯错的原因后,还需要找些同类题目进行练习训练,从而做到举一反三,彻底突破。
2、找到各种题型的命题规律,及时弥补漏洞。
初三的各种试题都能寻找到命题规律与对应的考试要点。很多学校的老师在几轮复习中,也会不断地给出总结和提示,善于抓住重点,掌握规律和孩子会受益匪浅。如果在这方面有欠缺,有能力的父母可以给孩子做些辅导,或者求得老师的指导后,帮助孩子总结归纳。孩子掌握了这些规律,会使整个复习方向明确,重点突出,效率更高。而面对平时作业,考试中暴露出的漏洞和空缺,则需要及时弥补,对症下药,进行有效的强化训练。
3、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
现在的中考,对于学科知识灵活运用,综合运用的考核越来越重视,做父母的要提醒孩子注意加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学科内各个知识体系的综合运用和相关的训练。有的孩子孩子平时单元考试成绩不错,但最后的综合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就是因为这方面的能力欠缺造成的。
所以通过中考几轮复习和模拟考试,应该让孩子有意识的加强训练,在自己头脑中形成一张知识体系网,,善于找到并抓住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能力。
4、粗心不一定是真正的理由。
孩子最喜欢说的理由,就是粗心马虎。但事实上,表面上的粗心可能预示了很多问题。
首先,孩子做错题出错的原因可能是对知识掌握不牢固,概念没有搞清楚。如果能将所有的公理,定理,公式等都记得非常熟,一看到题目马上就能想到要用什么知识,就可以减少这类错误。
其次,孩子自自己不重视,或者面对中考的压力心静不下来,考试时过度紧张,思维不集中,难免顾此失彼,犯错误。这就需要通过各种方法去努力纠正思想意识上的偏差,缓解紧张情绪,全身投入到解题这个具体事件中。
除此以外,只要时间允许,很多计算题都是可以检验的,比如凡是解方程的题,都可以把答案带进去验算,减小出错几率。
分享
要想考出好成绩,关键不在于多做了多少题,而在于能把所有做过的题都弄明白。更关键的是,要能找到解题规律,分析错误的原因,并学会逐个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