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点事故
啊唐最近遇到点比较绕的事情。
前些天他自己看了一些心理学等等之类的文章,从书中出一个结论是:“一些事情由自己内心出发,做对得起内心的,就不会那么累,也不会错。”
呵!这可是句很棒的话,说的太合自己的心意了。
他回首自己老好人的往事,发现自己有时候是挺累的。于是决定试着用这种心态去做一些事情的判断。
在下面挺长的一段时间里,发生了一些事情,他仅仅简单思考了下,也算的上从内心出发,做了一些事情,但事后常常搞得自己也蛮疲惫,而且冷静下来,想想似乎这事欠缺思考,有点做错了的感觉。
(二)一点推演
啊唐静下心来,又去琢磨这段时间的事情,他突然想明白自己绕圈的原因。或许他没有理解清楚这句话。
解释前,啊唐想到了自己的思考事情的一个状态。那个有点像一棵大树的年轮,一圈有一圈的心得。啊唐每发生一件事情,就喜欢自己瞎琢磨,用当时一位长者教给自己的一个心得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啊唐喜欢去想和他打交道的人说话、做事的出发点,以及什么样的心态造成了这样的出发点?什么样的经历造成了这样的心态?
基于这样的考虑,那这句话可以做的推演就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大树年轮”。
第一种是恰当的逻辑推推演。
假定一个人怀着一个无私的心态,去做一件事情的判断。
1.起初,他无私的念头出发,自私念头在当时看只是她自己内心的一个惯常感受;
2.顺着这个感受,他开始接触到了这句话:“一些事情由自己内心出发,做对得起内心的,就不会那么累,也不会错。”当他像啊唐一样遇到一件事情的事情,他也基于这点做了一个判断。
3.本着当时不觉得违心,顺着自己的内心。他是极有可能做出一件最起码自己觉得对得起自己的内心的事情,而且别人可能也挑不出毛病的事情。
4.事后他会觉得这个道理是个不错的道理,自己也获得了一个成长,年轮又可以增长一圈。
第二种是不恰当的逻辑推演。
假定一个人怀着一个自私的心态,去做一件事情的判断。
1.起初,他不认为自己是自私的,自私念头在当时看只是她自己内心的一个正确感受;
2.顺着这个感受,他开始接触到了这句话:“一些事情由自己内心出发,做对得起内心的,就不会那么累,也不会错。”当他像啊唐一样遇到一件事情的事情,他也基于这点做了一个判断。
3.本着当时不觉得是自私的心态,顺着自己的内心,也不违心。他是极有可能做出一件并不会让自己舒心的尴尬事情,或者伤害到他人。
4.如果他再极端点,有可能还是会觉得这道理是错的,甚至别人是错的,他没错的,毕竟他也严格执行了智者的这条建议。
事情似乎是这样,我们看到的很多好句子都有他能解决的层级和适应的范围。换句话说,很多我们看到的句子,有它应有的阶段,大道理放心里,解决自己方向性问题。小道理放外边,顺着自己选定的方向,解决具体的事情。
而“一些事情由自己内心出发,做对得起内心的,就不会那么累,也不会错。”是小道理,不能用以解决方向性问题,也不能作为总的指导思想。
(三)大道理和小道理
啊唐把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和之前的事情放到一起,理了一下。
啊唐喜欢看书,看书对于他来说,帮他得到了很多看问题的角度,也给了他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虽然他依旧两手空空,回首往昔也挫事连连,失败至极,但这也不怎么妨碍他越活越明白和轻松。
他记得在一篇文章看到冯仑曾说过:“把大道理留给自己,小道理留给别人。”这句话也可以拿来放到这里,佐证一下自己的思考。
正经的大道理大多简单,揭示了很本质的问题,毕竟大道至简。比如:上善若水、变是生活唯一不变的真理等。假定我们拿这样被冠以正确的废话去指导我们的生活的,确实是二哈吃刺猬——没处下嘴。也许这些大道理的观点只是出发点,具体问题的具体心得是小道理。
如果打个比方的话,大道理是像树的中心年轮,小道理像外围年轮。假定别人和我们谈人生,我们把大道理展示给别人看,别人看起来这真是好无用处,哪怕你无比真诚,但你顿时在求教者心中会变成只有一圈年轮的树——我们一般称这样的树为树苗,称这样的人幼稚的可爱。你说你费了老大的劲,推心置腹的和别人讲的口干舌燥,有时候即不能解决他的具体问题,自己却得了一个这样的结果,你哪说理去。
相反,生活中总有另外一种方式,有一些人,他们对自己的事情,他们有他们内心的坚守——也就是那些大道理,他们不那么死板,固守那些各种思潮的道理,面对具体的问题,使用不同的小道理,然后从解决事情中验证自己的内心选择,从解决事情的过程中获得一圈一圈年轮般的成长。别人求教他们,他们常不拿大道理说教,因为那些东西不能一下就能替换一个人心中底层的东西,他们只是听到具体的问题,说自己具体的小道理来。简单实用,双方皆大欢喜。
这样的人,在我们生活里,被称之为大我或者小我。
(四)大我与小我
事情又可以进一步思考,回到我们内心的底层中,我们该怎样选择我们自己一生的大道理呢?
似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于是才涉及到了一个更扯的话题——大我与小我。
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周遭,大我的选择极端是,别人过好就可以了,他能过好最好,过不好,他也觉得没什么。他们阳光豁达、像一轮红日一样,蒸腾自己,给自己力量,也给别人光亮,我们称之为伟人、圣贤、英雄等,这是一种选择。小我的选择极端是他只要自己过好就可以了,甚至只要他自己一个人过好就可以了,再有甚至,只要你过不好就可以了,他过得好不好这时候也无所谓了。这样的人自私、阴暗、刻薄、狡诈。我们称之为奸邪。
很多人内心本质都有选择,纵然迷失,但内心的底层逻辑,依旧指导着我们做出由这个念想而发的选择。不管你我内心选择的是大我还是小我,我们的一生都在为自己内心这个也许只有自己知道的念想做注解,一点点把它诠释清楚。
其实到这个时候,啊唐已经不怎么会定义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了——只是做人的选择不同,何况人生还充满了那么多不得已。再者,对于啊唐来讲,自己的善,只是对本质也是善的人。对于坏人,狠,也是也是一种原则和善。他慢慢分得清,也慢慢活的轻松自如——虽然还没那么自如。
啊唐看过很多关于“中国式好人”的文章,他自己一度也曾因为别人误解自己,或者讲自己不是好人而忧心沮丧。自打想通了这些事情后,他反而自己解脱了。
他审视自己的内心,发现自己本性纯良,并不坏。生活中本就多姿多彩,那就应该允许一部分人误解你,一部分人厌恶你。毕竟大多数和我们熟悉的人,只看到了我们一圈圈年轮的一个侧面,毕竟我们对待一些不喜欢的人本就没那么善意。
嗯!这才是真实的生活,不是吗?
(五)一点可怕
啊唐不由想到一个场景,这个场景在自己的身上发生过,也在诸多的电影中看到过——有一段时间,啊唐觉得自己做错了一些事情,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责。由童年,但现在,好多做错的事情,伤害的人浮上心头,啊唐心中彷徨,但往事不可追。直至这种纠缠折磨自己到一个点,他想清楚了自己错在哪里,然后看到了自己的内心,进而找回了自己。啊唐狠狠舒一口气,这时候故事里会出现一面镜子,镜子里会有一抹光亮,和主角找回自己的微笑。
这个过程啊唐称之为迷失,我们出发点没错,我们只是用错了小道理,选错了解决问题的小道理。但我们发现自己错了,重新审视内心,远远的看着内心深处,校准的过程,让人感到欣慰。
毕竟我们会遭遇很多事情,越年轻的时候,好像越容易动摇心中的坚守,也越容易迷失。当我们遭遇现实时,遭遇欺骗、背叛、伤害时,那时的我们只有不算太实用的大道理,我们势单力薄,像只有一圈年轮的小树苗。我们会怀疑自己,会对自己的选择彷徨,我们会坚守,也会迷失,而迷失的时间或长或短,谁也说不清楚。
但可以确定的是,不迷失的人终会在不断的磨砺中,围绕着中心年轮长出了一圈又一圈保护中心轮的年轮,用小道理解决问题,佐证内心大道理的正确性。日积月累,我们由一棵小树苗长成合抱之木,我们由幼稚,变得执着。当然,即便这样折腾自己,也没人能保证你会挣很多钱!
但啊唐又想到了,他能觉得自己做错了,是因为他想到了自己外在的表现和自己的内心选择不同,所以才觉得自己错了。如果他自己实际上做了错事,但内心底层逻辑选错了信条,认为自己是对的,那他永远不会觉得自己做错了,他既不会自责,也不会改,会一直这样错下去,自己还觉得自己是正确的。毕竟他记得有句俗语这样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好像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抱定的内心选择就已经定下了,不出什么意外的话,我们只是在自己选择的这条路上渐行渐远。
啊唐又想到,他的高总语文老师——一个儒雅的老者曾告诉他们:“我们一生都画一个圈,到你们到了我这个年岁,你们会发现一些你们那时想的,和你们小时候想的差不多。你们转一圈,还会回来。”
想到这些,看看自己的内心,啊唐不觉有点可怕!
2017/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