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躲过的几个坑
文章不是想出来的,是写出来的。
每天都冥思苦想还是写不出文章,写不出好文章,写不出真正有用的文章,写不出有很多阅读量的文章。是什么原因呢1,自己的阅读不够?自己的思考不够?自己的文学修辞不够?还是自己被关注度不高?都是,总之一句话写的少,好文章是写出来的,有用的文章是写出来。
文章写的少,得到的反馈信息就少,得到正确反馈的信息就越少,得到可以帮助我们的信息就越少。写的少,光考想,而不得不到读者反馈,得不到自己的思维反馈,得不到验证,文章也就没什么进步。也就成了自己的自说自话。
抵制老师思维。
老师思维就是把别人教会就可以,自己可能不会或者是自己实际的水平不够。大家想想驾校的教练就是典型的老师思维,驾校的教练可能水平很高,但做为教练不需要他水平很高,只要具备一定的驾驶资格加上老师的思维就可以。教来教去,学员学会了,自己的水平反倒是没有什么提升。
持老师思维对应的心理学表现性格的人,而持学生思维的人对应的是进取性格的人。表现性格的人做事情为的是表现自己是行的,进取性格的人做事情的目的是通过学习获得成长的。老师的思维会会把你导向看起来你写的文章是无懈可击的,是挑不出毛病的,是那么看起来正确的,但没任何的卵用,没有一点实际作用,对自己没有,对他人也没用。
持学生思维写出的文章,尽管看起来是那么的简单,那么的低水平,那么不高大上,但它是真实的,是客观的,是自己可以感知到的,是可以给人一启发或共鸣的。装不装B不重要,是否得到他人的认同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写的文章对自己是有用吗?对读者是有用的吗?对于自己的现在是有用的吗?对于自己的将来是有用的吗?对读者现在是有用的吗?对读者的将来是有的吗?一句话,你的文章是要真的有用,现在有用,将来也有用。
老师思限定了你的天花板,持学生思维的天花板是空气。牢记自己是学生、学生、一辈子的学生。学习、学习、再学习。
一个问题可以重复写。
重复的写一个问题,看起来很啰嗦,很没有新意,很不吸引人。这不能成为你拒绝重复写一个问题的理由。一个问题没有想清楚,就可以重复写,有了新的思路就可以重复写,有了新的变化就可以继续写。不敢重复写,不愿意重复写,不愿意深刻的持续重复写,是因为不愿意承认之前的思考是不成熟的,是不不完善的,是不完美的。
重复的思考一个问题,或是复盘一件事情是促使进步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是一条捷径,是一条积累的好途径。这样做使自己对这件事本身有深刻的感知,对自己的认识过程有深刻的感知,对自己的认知变化有深刻的感知,这是提高元认知的好方式。
写好文章的钥匙在别处
高质量的持续不断的输入。
高质量的持续不断的输入,读好书,读好的文章,读好的文献资料,读原版书。持续不断,持续不断的积累,促使养成持续不断高质量思维的习惯。高质量的输入会不断的训练思考能力,训练理解能力,训练感知作者信息传达的能力,训练和作者对话的能力。
与作者对话对久了,就会站在作者的角度理解读者想要什么,想看什么,想得到什么。
系统的积累你想要的素材库。
这是从李笑来老师那篇“如何判断自己的文章好坏”中,提取出来最重要的,现在就可以着手做,也必须现在就着手做的事情。方法边积累边总结先做起来。这个技能可以帮助超越大多数写文章的人,忽然想起李笑来为什么要坚持读电子书,检索和整理素材的时间大大节省。小小的细节,带来的是本质的改变。站在不同的维度思考问题的结果。但就读书方式选择而言,读纸质书,读电子书,听书,没有太大区别。但是如果加入从写作看读书方式的维度,选择就自然产生巨大差别。
进行有目的表达方式训练。
为什么人家的文章看起来就不累,看起来那么流畅,看起来那么舒服,看起来那么有文采。为什么?为什么?这里有技巧,需要学习,需要模仿,需要练习。技巧是辅助,但也不能缺少。也就是通常人们说的文采吧。不同题材的文章,侧重点不同,表达方式的美感不同,找对应类型的好文章模仿训练。
越写越容易,而不是越写困难
越写,思维越来越发散。
结构化写文章可以聚焦你的文章的内容,但结构要多样化,面对不同类型的问题时,要使用不同的结构化思考方式,表达方式也可以灵活些。
写作,是积累的过程。
写文章的积累,体现在素材的积累,体现在思考训练的积累,体现在表达方式训练的积累,而不体现为消耗,消耗时间,消耗想象力,消耗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