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适应它。
——比尔·盖茨
尼克·汉诺是硅谷颇有名气的创业者、投资人。在过去的十几年,他先后创立了30多家公司,其中一家还以64亿美金的高价卖给了微软公司。
汉诺曾与盖茨一起投身教育事业,他于2019年7月号《大西洋周刊》刊发一篇文章:教育投资不能解决贫困,因为这忽略了学生成就的最大驱动因素——家庭收入。
【一】最大驱动因素:家庭收入
汉诺尔在最初投身教育时相信,美国失败的教育体系造成了社会贫穷和不平等加剧。
但经过几十年的教育慈善后发现:教育根本无法弥补经济体系造成的社会不平等,因为这忽略了学生成就的最大驱动因素:家庭收入。
他指出,只有约20%的学生成绩归功于学校教育,约60%的学生成绩归功于家庭情况,特别是家庭收入。
即使再有天赋的学生,也很难以越过贫困造成的障碍。例如频繁更换学校,严重缺少成长榜样,营养不良和健康问题,生活在不安全的环境等。
而且,中下层家庭几乎被不断上升的生活成本和停滞的收入困住。
这些家庭的家长不得不整日忙于打工赚钱,所以,几乎没有时间陪伴孩子。
没有时间,也并没精力去对孩子未来进行规划,至于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
所以,教育不平等其实是经济的不平等。
【二】跨代贫穷
无论中外,都存在着跨代贫穷,这里存在着诸多相关条件和因素。
在贫困家庭中由父母传递给子女,使子女在成年后重新延续着上一辈的境遇,然后又将贫困和不利因素传递给后代这样一种恶性遗传链。
BBC有一个跨世纪的纪录片《人生七年》,节目跟拍了14位未谙世事的7岁孩子,他们来自截然不同的家庭背景:有来自伦敦富裕地区的孩子,7岁就读《金融时报》《泰晤士报》等财经报纸;也有伦敦东区贫困家庭的孩子,在学校整天只知道嬉笑打骂,并不知道大学是什么东西,对未来毫无概念。
56年过去了,节目组再去访谈时,结果意料之中:富人的后代,还是富人;穷人的后代,还是穷人。
上层精英阶层似乎有一条代代相传的“传输带”,能让孩子从私立学校一路稳步进入精英大学,最后成为各个领域的顶尖人物。
而中下层的孩子们并不懂得教育的意义,嬉戏打闹,对未来没什么打算。他们随意地辍学,过早地进入社会,大都经历了辍学、早婚、多子、失业等等底层命运。
【三】BBC的尼克:从乡村孩子到大学教授
面对阶级差异产生的成长壁垒,就无法突破吗?
不见得!
做人如果没梦想,和咸鱼没什么区别的。
在这14人中有一位名叫尼克的“幸运儿”,作为所有人物中,唯一一个从底层实现阶级跨越的案例,他既是打破阶级壁垒的特例,也是教育改变人生最好的例证。
尼克的成功并不是因为他幸运,而是他一直在努力的结果。
出生乡村的尼克,并不如其他孩子受人注意。
每天需要走3英里(约5公里)的路去上学,从小缺少与社会的互动显得十分害羞。少年的他一直不敢面对大家,缺少自信,内心也对未来充满忧愁和迷茫。
然而,教育正在逐渐让他改变。
最初他看到一本关于行星的插图绘本,里面充满丰富的色彩和有趣的故事,这唤起了尼克对科学的兴趣。
偶然的一天,他正和同学们热烈地讨论航天知识时,老师热情地鼓励尼克说:“你平时那么爱看书,一定很了解飞机的东西”。
老师不经意的话语,却让尼克感受到了信任与鼓励。从此越发痴迷各式各样的科技书籍,用心专研科学知识。
尼克说是这位老师的引导促使他进入了科学的大门。
后来尼克经过自身不懈努力,考入牛津大学就读物理系,后又美国做核电研究,并来到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教书。
我们看到出身乡村的尼克,从乡村孩子到大学教授的蜕变,完全就在于他不懈的努力。
出身我们无法决定,但翻身完全可以,就看你愿不愿意给自己一个机会。
【四】一个小小的梦想:给自己更多的可能
汉诺和盖茨从事数年教育慈善后发现了教育的残酷真相,教育投资无法解决贫困。
但教育确实可以提高解决贫困的几率。
有人说我们努力一生都在赶往罗马的路上,而有人出生就在罗马。世界是不公平的。
盖茨也说世界是没有绝对的公平,你要去适应它。
面对现实,有的人学会了靠自己站起来走向前去,而有的人就在自怨自艾中消沉没落。
人生过得怎么样,都在于自己的选择。
你是否选择做“不可能的”事,突破阶层,给自己更多的可能。
哪怕选择实现人生一个小小的梦想,一个平凡的梦想,那也是你的人生伟绩。
● 作者:公子张良(微信公众号ID:gongzizhangliang,能量MC2)。211学士学位,剑桥国际高级商务管理学位。文章大道至简,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深度好文,透过表象看本质,让我们终身学习,提升自我,做最好的自己。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