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一则新闻比较火,说的是江苏一位家长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短视频迅速传遍网络媒体。随着家长退群的发酵,江西、辽宁等省市都出台文件,要求教师亲自批改作业,严谨家长、学生代劳。其实,这种种都反映了家长心中的疑惑:学校教育值不值?如果煞费苦心地学了好多年依然看不到一个有希望的将来,还要那么努力的学习吗?反映出了部分家长心中的焦虑。
这不得让我联想到最近很火的“内卷“。英文叫做:Involution。原来的翻译是:额外的投入无法增加产出。中文真是博大精深。什么是“内卷”。本来是指一种形态: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但现在是有波浪而不前进,有螺旋而难上升——这就是“内卷”形态。“内卷”以及“内卷化”的概念,首创者是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根据吉尔茨的定义,“内卷化”是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无法渐进增长的现象。
所谓教育的“内卷”化,就表现为“凡人版军备竞赛”,学校、家长、学生们相互内卷,相互消耗。与“内卷”最接近的一个语词,大约就是“内耗”,任何无实质意义的内部消耗,皆可称为“内卷”。“内卷”在教育领域,则意味着“白热化的竞争”“无意义的消耗”,每个受教育者像陀螺,要不断抽打自己,让自己“空转”,消耗巨大精力,消耗聪明才智,消耗青春年华,结果却并没有增进什么。比如“名校升学率”,弄得人人为之疯狂,但北大清华这些名校的招生名额都是确定的,并不会因为“名校升学率”的激烈竞争而增加多少。
仔细考虑一下,周边有教育“内卷“的现象吗?学校老师,由于我们读的是公办,老师都不建群,更不会布置家长、学生额外的作业、任务。更别说让家长批改作业,回家孩子做完作业,有责任心的家长自然应该拿起来看两眼。我们小时候爸爸妈妈也会检查下作业,必要且应该。
家长群,我们班级群几乎不讨论题目,也没有家长大庭广众之下扔出一些有难度的卷子。这点很和谐,很大程度是由于部分家长们的克制换来的对群里全力家长焦虑的缓解。当然,学有余力的同学们自然可以组成兴趣小组分享一些难题,超前学习。但至少我们没在兴趣小组里。至于学校内每次测验、练习的排名,更是不可能存在的。头部和底部无论在哪里都存在。孩子压力的大小,不取决于现在,而是两三年之前学习习惯的养成和知识的灌输。
所以,对于刚刚生长的小苗苗而言,“内卷“对孩子的现阶段几乎没有影响。所谓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的扭曲,造成了教育“功利化”“内卷化”。作为一名二年级学生的爸爸来看,评价标准哪里变了呢?组织和企业的KPI评价不是也在变吗?一定所有的工作都是高效的吗?或许也未必吧。
如果不是2020年的那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和妞的近视,可能我们还更加沉迷于对知识快速的汲取。而由于近视,我们采取了更多元化的生活方式,比如更多的运动,更多的晒太阳,更多的用耳朵倾听记忆。无论是校内、校外的知识,只要学习了,尽量要求无差别的掌握,得满分。按XES的叫法,满分才是“学霸“。
综合来看,内卷指的是不可避免的大趋势,是指人员回流造成一定程度的竞争加剧,可能也是由于疫情带来的影响之一,与之相反的全球化的输出。内卷影响的不止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对即将毕业大学生的影响,也影响着上班的打工人们。“打铁还需自身硬“。所以,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对于近视妞而言,“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是中长期我要和女儿一起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