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非杨
每当心情低落的时候我总是会去读一些鸡汤或者名人传记,从中汲取一些营养以及一些正能量。
这些书里大多是这么说的,
“你是最好的自己。”
“你不必去为了迎合某人或某些人而刻意去改变自己,你只需要做好自己。”
“尼采这么说过,海子这么说过,海明威也这么说过,所以这就是真理。”
“王尔德曾说每个人做好自己就好,他人有人去做了。”
我从中受益匪浅,所以如今的我迎着一些朋友的轻视,同学的嘲讽,依旧还在这里写一些记录内心想法的文字。
每个人都应做好自己,比如首先确立自己的爱好,兴趣所向之处,然后用心追寻。
你如果是个习惯于讨价还价的人,那就别去明码标价的超市。
你是个愤世嫉俗的青年,就不要牵绊于商场政场那些关于权利的游戏中去。
喜欢短发的姑娘不必为了谁留长发,不喜欢乐器的少年也不必为了弹一曲《告白气球》而练琴练到深夜。
如果把社会比作美酒,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份子,那么做好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不会挤破头争着去做那些个醉人的酒精,而是在不卑不亢中做一份稀释欲望的清水。
就像我信念得一个日本的为人理论——不麻烦。无论做任何事说任何话都不会使得对方觉得麻烦,同时凡是单独属于自己的事情尽量不要去打扰别人。这也是做好自己的一种途径与方式吧。
我本一直以为在这个人山人海的世界中,每个人都做自己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纷争了,可是有一天少年A的故事告诉了我——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他们甚至连自己都不够了解。
少年A的生活并不枯燥,他不是那种傻到会偶尔放纵自己的人,他的生活充满目标和计划,他从不会让自己闲下来,却又能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他的朋友圈很广,并且很多朋友都是那种呼之即来的人,会经常主动找他聊天的人,他是我所认识的人中所知不多的“交际之草”。
说到这里你们可能觉得少年A一定是过上了你们向往的生活的人生赢家。
可人生是否圆满从来都不会如此轻易定义。少年A极其随众,跟风之心不可比拟。同学报名英语四级,他一听闻就也跟着参加,可他没想过同学已经复习大半年了,而他进入大学后就几乎没有背过英语单词做过英语试卷,结局当然是同学轻而易举通过并开始准备六级而他查到自己200来分的成绩唉声叹气。同学想学吉他,少年A比同学还快买了价值上千的吉他,可他后来再也没有去上过一次吉他课程。同学的梦想就是他的计划与目标的来源。
同学去图书馆看书了,少年A也跟着去了,同学借了《货币战争》,而他借了《幽默故事合集》。
少年A的朋友非常多,多到他不能说出每一个朋友的名字,但他能清楚的说出每一位朋友在他心目中的作用。他给朋友的备注极其简单——卖化妆品的,卖景点门票的,充值流量话费的等等,少年A每天都要不停的应付这些“朋友”的广告信息,“降价啦甩卖了不要钱免费送啦”。
少年A会弹吉他,可小星星是他的最高水平。
少年A经常去图书馆,可及格线每次也就差那么一丁点。
少年A朋友特别特别多,可有一天想打个电话时谁也找不到。
我曾问少年A,如果有一天你周围没有那些同学了,只剩下你一个人,你会去做什么?
他笑着对我说:“不清楚,不会有那么一天吧。”
少年A过上了一种与他人有关的生活并无法自拔。
我不会说少年A的生活是一种没有意义的生活,毕竟他的生活虽然不精彩但确实多彩。尽管没能有所成就,但也确实值得一提,等到年老与子孙后辈讲起年轻时的故事照样可以说的绘声绘色,只不过偶尔会在谈及单独一人的成就时乱了阵脚。
少年A没有感受过孤独感,因此他也从没有在一个人的时候去看看自己。我常认为孤独是一个人认识自己最好的机会,因为孤独让我们可以知道自己缺的是什么,要的又是什么。
有时候人潮人海真是一个绝妙的名词,因为我们都曾走进去,我们也都将走出来。有些人走进去,混得了一身的本领出来;有些人走进去,找到了最真实的自我出来;还有些人带着最初美好的梦想走进人潮人海,却又不得不陷身其中,出来之日便是死亡之时。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却又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好自己。人首先要要有独立的思想,再就是独立的品行。
从众而来的梦想并不能称作梦想,因为你没有梦过也没有想过只是跟着他人做了。
因为成长便是一个清楚认知自我的一个过程,你会失望,你会跌倒,有时自己就能爬起来,有时必须要有个人扶你一把,但关键在于你会不会在站起来后放开那只扶你起来的手,勇敢地继续生活。
告别随波逐流,告别从众心理,在孤独中找到你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