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朋友圈里被各种熊孩子的事迹充斥,
看到有人说,否定熊孩子就是否定曾经的自己,但是我小的时候真的不是熊孩子。
我小的时候受的什么教育?
去了别人家老老实实坐着,家里有小孩的话就好好玩,人家是主人要让着人家,哪怕对方比我大。
进屋以后要问好,在的都要问。
不能看到别人的东西好的就要,即使别人给也不行。
如果是吃的话,爸妈同意了才能吃(自己一个人的话,至少要推辞一次)
别随便动别人的东西,除了洗手间别的屋子都别进,让你进去再进去。
吃饭的时候,如果不是所有人都上桌长辈开吃了决不能动筷子
不能只挑自己喜欢的菜吃。
不能只在一个盘子里只挑肉吃。
有人给加菜了要说谢谢。
如果是关系近的亲戚家(奶奶姑姑姥姥和各位姨)要帮着干活,至少吃饭前要帮着端盘子那凳子,偶尔还要帮着切菜。
所以说,我小的时候真的不是熊孩子。但是谁在那个年纪都会有淘气的时候,但是我从来在走亲戚串门的时候都会乖乖的听话,因为我知道一旦做错了就会被爸妈训。
我相信不只是我,我们这个年纪以及我们以上的人都受到这样的教育,我们理直气壮的喷熊孩子,因为我们从未当过熊孩子。
有一则事例,在高铁上,有几个孩子大声喧嚣,有个乘客忍不了说了句能不能安静些,于是孩子的妈妈说,哎 ,孩子嘛,炒点正常的,理解下。于是车厢里又充满了让人心烦的小孩子的声音。
这里我想起我朋友给我讲的一则他的故事,他小时候,他妈妈带她坐火车,她一路吵吵嚷嚷,他妈妈反复跟他说小点声会吵到人家,但他不以为然,于是中途停站的时候,他妈妈带她下车,我明白你有说话的欲望,所以我尊重你,但是我也要尊重车上的其他人,你现在想说多久就说多久,等你说完了不会打扰到其他人了,我们再买票离开。
所有的孩子天性差不多的,不同的是教育
在社会中,我们总是受到需要理解让步弱势群体,
曾经有家餐厅贴出标语牌说,“如果你不能管好您的孩子,请不要带他们来用餐”,当时微博上很多妈妈骂这个餐厅不懂带孩子的苦,但是我却支持这个餐厅,如果我将来有孩子了,孩子是熊孩子,那是我和孩子的问题,其他人没有必要为我和孩子的行为买单。
他的妈妈从来没有把他还是熊孩子当做不懂事的挡箭牌。
前段时间,朋友圈里,又是一个餐厅的故事,说是一个男同学吃饭的时候看见一个衣衫简陋的流浪汉进入餐厅,不知是否要点餐,却被服务员拦住劝告离开,这位男同学很生气的制止住,自己拿出现金给流浪汉点了餐,于是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但是很多餐厅都有这样的规定,就是要求用餐者必须衣衫整洁,不因为你是弱势群体而打破规则,吃饭的环境保证自己不给他人带来不好的影响这是对其他人的最基本的尊重,
最近啊,又是金学金助学金发下来的日子,相信很多同学都对某些内幕大跌眼镜,本来国家奖学金制度是一个非常人性化的制度,而我们看到的是却是一些拿着奖助学金的同学买苹果,穿名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殊不知这些钱的本来目的仅仅是解决生活需求啊,有些人就说,穷人就不能追求生活质量了吗,非得要穷人生活简朴吗,那这就与初衷相悖了
舆论道德要求关爱弱势群体,那么到底那些人算是弱势群体呢?老弱病残,最后可以简单粗暴地理解为除了18-48岁的健康男性之外,全部都是弱势群体,那么社会上弱势群体才是一个主流群体,
所以希望这些人心里有点数,别以为国家现在纵容你们,你们就牛逼了,只不过是为了维稳的忍让罢了。我特别喜欢和善的老奶奶,懂事的小孩子,大家也一定都一样,为什么对于这些人我们想要保护呢,因为他们勾起了我们的保护欲,他们确实“弱”,所以弱也要有弱的样子。横冲直撞的大妈,上房揭瓦的熊孩子,会武术的老大爷,这些人无时不刻的不让我们重新审视“弱势群体”,他们真的弱吗,其实他们真的很强势呢,但是他们确实是弱势群体啊,只是他们体力脑力比青年人弱啊
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当我们在某些方面成为弱势群体的时候不要引以为傲,而是要公平的对待身边的人,不要动不动就让别人让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