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6.23,坚持写文章504篇,为以后开一家有温度的育儿主题书店做准备,影响1万妈妈加入快乐育儿!
每个人都有两次童年,小时候,是妈妈陪你过童年;现在,是孩子陪你过的童年。妈妈助力孩子拥有可以幸福一生的心童年,孩子陪伴妈妈疗愈童年的心。
英子老师在开课前问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你认为这个世界是善良的、美好的吗?
我一直认为世界是美好的,只要与一颗发现美得心,生活一定是美好的,但是记得刚进入社会时,有一段时间我也怀疑过,过度善良是不是会受伤,因为很多人告诉我社会险恶,要小心谨慎,一度怀疑自己看世界的能力。
但是在自己不断的学习与体验中,进入樊登小读者群体,进入书店运营彦值圈,进入雪慧老师心理课程学习,进入李跃儿老师的芭学园,遇到很多贵人,我最终认定自己是对的,还是认为世界上如此美好,其实我们看到的世界,其实就是我们的内心想看到的世界,每个人的心不同,看到的世界也不同,近几年的成长让我重新定义自己的世界,我愿做一个善良的人,去看世界的美好。
其实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是7~14岁在建构自信心以及自由思想的这个时期的的发展结果,发展的比较好的就会觉得世界美好,我可以做到,很自信去感受生活。
如果没有建构好,就会在很多时候持有怀疑的态度,或者说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会看到一些负面,我们要明白“这不是你的错”,也许是在7~14岁的时候,家长或者老师把那份恐惧或者羞愧的感觉种到你的心里面。
但是我们也没必要担心,因为这些都是可以改变的,看世界的态度会随着我们的心改变而随之改变。就像孩子的敏感期如果在最初的时候没有发展好,可能会在后面一段时间会给我们一个修复的机会。
生命U型图也是可以修复的,如果7~14岁没有发展好,那么到了我们28~35岁这个年龄段,还有机会去修复自己,只要没超过63岁,事情是完全可以被我们自己解决掉的,只要有足够的决心,只要有足够的行动力,一切就会越来越美好。
但是要注意一点,我们说相信美好,而这个时候大家的照妖镜可能照的全是自己,而不是别人,看到外面都挺好的,特别是在看孩子方面,隔壁家老王家的小明特别好,但看自己的就会有各种问题,其实这是因为对自己的一份不接纳,我们还是没有真的看见自己的那份美好,当你真的看到自己的那份美好的时候,我们才能真的做到自信,才能发现自己生活的美好和自己孩子的美好。
其实只要有主动的学习的能力,我们终将变成更好的自己,能给自己一个美好的人生。就像大李老师,已经63岁还在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
只要我们自己有主动改变的意识,就会又不一样的人生,但是改变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如果一个人自己没有主动改变的意识,我们就不要试图去改变别人,双方都很痛苦,尤其是超过63岁的老人,我最近特别喜欢一句话:改变自己你会变成神,试图改变别人你会变成神经病。
我们学习看到在生命U型图里,每个阶段都会有一个或两个重要的节点或者叫冲突点,在这样的关键时期就是孩子发展自己的时期,如果父母或者老师或者说身边重要的成年人,我们能给予到孩子更多的支持和理解释,孩子人格建构就会很好,生活也顺利,子以后的人生就不用那么痛苦的改变自己。
今天我们学习7--14岁这一阶段的两个节点,这个时期正好在青春期前期和初期,我们就会看到青春期的孩子表面上像个小刺猬一样,但是,他的内心是很脆弱的,他们是需要我们的去帮助的孩子,今天就了解一下如何帮?我们如何去看见孩子?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从而让孩子拥有自由的思想?
今天继续学习第二课的下半部分,上一节课我们用电影《头脑特工队》去了解这一阶段的孩子内心到底发生了什么改变,她们正经历怎样的痛苦蜕变。
莱利搬家搬到了一个新的城市,新的城市入学的第一天,由于受到了一些意外的情境的打击,进入到一个情绪低谷的状态,由此我们看到莱利曾经童年的时候,跟爸爸妈妈建立起来的家庭文化,也就是家庭的岛屿基本垮塌,而快乐和忧伤都离开了莱利的大脑控制中心。
我们看到当孩子感觉到自己很痛苦,进入了生命低谷的时候,他没有快乐的能力,也没有忧伤的能力,只有厌烦、愤怒和恐惧,只有这三个情绪,孩子正在拼命的想要快乐回到自己的心里,快乐和忧伤也正奋斗再回到大脑司令部,但是他们回来非常艰难,在这之前中心司令部暂由情绪厌烦,愤怒和恐惧所控制。
这也是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情绪波动大,因为之前建立的很多东西慢慢的在倒塌,新的思维模式情感模式还没有建立起来,他们就会厌烦、恐惧、愤怒,内心的那种痛苦也无法表达,这就是成长吧!
所出现的结果是令人堪忧的,我们看说孩子到了青春期了,他就会发现自己有力量会挑战曾经的权威,因为以前他很小,从小的时候看到在他面前的爸爸妈妈个子简直像巨人那么高。
但是,等自己长到青春期十二三岁十四五岁的时候,孩子觉得爸爸妈妈个子突然变小了,并且觉得自己有强大的力量,并且觉得自己的思想非常的先进,自己非常正确,看到曾经自己那么佩服的爸爸妈妈做的事情到处都是漏洞,到处是错误,就会开始挑战爸爸妈妈的权威,用批判性思维来与爸爸妈妈发生矛盾。
我们看到孩子不是一下就进入青春期,在前期是有一定的准备铺垫的,其实从孩子九岁十岁差不多就开始发现觉得自己是孤独的,父母不能理解自己,意识到自己和父母是分离的,觉得自己的心和爸爸妈妈是分开的,然后有了个人的秘密,不能跟爸爸妈妈分享。
为了这份秘密,为了这份孤独和分离,自己的内心会慢慢建立起坚实的一个基础,慢慢明白必须依靠自己才能挺过这个难关,由于这份孤独必须单独与自己相处,使自己成长起来。这就是孩子为两三年之后进入青春期而做的准备。
青春期以后我们看到其实孩子是非常艰难的,非常痛苦的,他们心里所承受的这种痛苦是我们成人完全不理解的,最关键的是小时候跟爸爸妈妈依偎在一起的一个内心破坏了,以及他们与父母相连的亲密关系也裂开了,多个方面遭到了破坏和裂开,使得他们在青春期进入痛苦的状态下,既不能得到父母的体谅倾听,也不能自己帮助自己找到突破。
青春期这种痛苦和艰难的路,所以孩子是需要一个理解她的伙伴来依靠的。
人类每个阶段的发展都有他存在的意义,孩子九岁之后,我们看到当孩子觉得父母是不能够完全理解他的时候,反而他发现同伴陪伴,互相能够理解,于是他们的心逐渐的看向了社会群体,这就是等于是说苍天给了孩子一个机会,让我们的孩子背靠父母,眼睛看着前方的桥梁渡过这个桥梁,然后慢慢进入到社会群体之中,为以后独立做准备。
孩子这个期间会特别喜欢在同伴中,不喜欢回家,但是当他们成年之后,他们懂事了,他们再一次发现父母对自己的恩情,并且由于这份感恩他们会再回归到父母身边,所以说并不是说离开是不好的,有的时候暂时的离开是为了孩子的独立,是为了孩子的成长。
如果孩子该往前走的是时不往前走,想退回到原来的位置,可能会发现回去更加痛苦,就像电影中的莱利,她认为她的痛苦是搬家带来的,想退回原来的生活,认为回到老家就会变好,所以她离家出走一个人要回老家。
但是如果她回到原来的家乡,其实已经物是人非了,球队因为她走了又进了一个后补的女同学,她原来的朋友有了新朋友,她原来的家也没有了,也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只会更难过伤心。其实只有前进才能穿越成长的痛苦看到光明,而后退只会陷入泥沼中不能自拔,我们家长就是要帮助孩子走过痛苦看到光明,看到自己要走的路。
电影中莱利坐在长途汽车上 ,也不接妈妈的电话,大脑不挺的在斗争,大脑发现出问题了,试图去挽救这种状态,这是莱利自己内心的其他的一些念头,一边在作出决绝的事情,一边在说这样做对吗,爸爸妈妈会担心我吗?哪边的念头占上风就看以前孩子与家长的亲密关系,能不能打败现在孩子的怨怼。
莱利一边心里想着家庭的温暖的,想着爸爸妈妈的爱,曾经美好的家庭岛屿,但是莱利这个阶段与父母的分离感和孤独感,让愤怒的不良情绪影响莱利去选择离家出走,莱利的大脑里头,我们看乱作一团。
我们看到莱利的大脑熄火了,她不知道该怎么办,人类在成长的时候,在某一时刻内心的状态会变成了死灰一片,我们看莱利大脑的主控制台已经变成了黑白色,如果大脑控制的变成了黑白色,他们内心也是这样,一种灵魂死亡的感觉,不再有光彩。
车已经开动了,悠悠回到大脑的主控制台,快乐元素接纳了优优,在她离开控制室的这段时间,她明白莱利的任何情绪都是在帮助莱利,她不可能让莱利一直快乐,越长大她遇到问题越复杂,没有人能天天快乐,这就是成长。
如果想要帮助孩子成长及强大的自信心,我们不仅仅要看7~14岁,我们还要往前看,孩子在0~7岁的时候,我们是如何帮助孩子去建构安全感的,如何去建构孩子对这个世界的信任,对自己的信任。
当我们不相信自己的时候,其实我们可能对世界的相信也不会很好,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自己需要,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去帮助孩子?
优优的回归,竟然动摇了莱利的决定,把那个决定离家出走的念头给放弃了,离开家庭内心就有一种强大的忧伤,使得莱利抵不过这个忧伤,于是他决定放弃离家出走回到自己家里,这就是早期莱利爸爸妈妈给她建构的对家庭的信任感很强大,打败了她离家出走的坏情绪,我们想想,如果莱利的家庭很糟,莱利没有离家的忧伤,而是觉得离开家是解脱,那么她就不会放弃离家出走。
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孩子离家出走,父母找也找不到,就是没有建立好足够的亲子关系和对父母的信任感,其实教育的重点是经营好亲子关系,在孩子痛苦和遇到问题时,孩子愿意让你帮助,愿意让你当倾听者。
孩子到了9岁的时候很多想法感情都可能跟父母就岔开了,这个时候孩子不能得到很好的帮助,就会越来越不信任父母,那么之后出问题的可能性就很大,到了青春期就更加容易出问题。
我们看到莱利由于信任父母,莱利的父母抱住莱利,其实莱利是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对会让爸爸妈妈担心也羞愧难当,这个时候父母最重要的是倾听。
但是现实中大部分父母在自己着急,自己难受的时候,忘记了孩子,只想发泄自己情绪,孩子回来就是一通臭骂,“你去哪了”,“你这一天去哪了”,甚至有的家长会打孩子,给他讲道理,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够好,让父母伤心,也不再信任父母,以后有问题也不会再主动寻求父母帮助。
我们本来童年的时候,高兴跟小朋友在一起玩啊,一起玩游戏,喝奶的时候不小心喝到鼻子里喷喷出来,难受的不得了,但是这都成了快乐的记忆,但是此刻到了青春期前期,自己对家庭对妈妈对一切都失望的时候,那么曾经快乐的记忆变成了忧伤的色彩的时候,就有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得我们的心变得柔软。
我们看莱利的核心记忆有了忧伤元素,这个时候来里想起了她的童年跟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而这个快乐当时是橘黄色的,现在变成了忧伤,因为再也回不去了。现在故乡的一切都带着忧伤的色彩,这就是她童年的故乡的记忆,整个的控制盘都变成了忧伤的色彩,于是莱利回顾这些童年的快乐记忆的时候流下了眼泪,当她释放了自己的不满,他就会回复正常去面对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
很喜欢上心理课程时雪慧导师的一句话:眼泪流出来是珍珠,憋回去就是毒药,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都需要情绪的发泄,只有真正的接纳自己的一切情绪,你才能更好的前行。
记忆球不再是一种颜色,而是蓝色和橘色两种颜色,这是由于成长带来的,由于智慧提高了,由于更靠近成熟了,但是还没有成熟,所以情绪达到了一个不稳定的点。
电影中我们看首先快乐和忧伤整合在了一起,情商开始成长了,但是在快乐中有忧伤的内涵,在忧伤中有快乐的内涵,那么情绪开始平衡和整合。
进了门以后莱利看到爸爸妈妈,由于爸爸妈妈蹲下来抱着莱利,温暖理解的这样的神情,等待着他们,没有骂他,没有指责他,没有拷问他,他就开始慢慢的把心里出现的状况,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告诉了爸爸妈妈,我们看这种表达又建立起来了家庭的岛屿,使得他信任家庭。
我们看一个忧伤的最大的信息进入了中央区,这次的家庭到是有忧伤建立起来的,但是最初建立起来的家庭道是快乐元素确橘黄色的,但是我们看到这次建立的家庭岛的色彩更加丰富,不像以前只是一个单一的橘黄色,现在里头有黄色的,有红色的,有紫色的,这一次心理突破之后被帮助的很好,所以莱利的家庭岛更强大,以后能支撑她做更多的事情。
随着莱利的成长和面对问题去解决,莱利的核心区又重新建立了很多的岛屿,随着不断的成熟莱利大脑中央主控制台变得非常的大,非常的丰富,来去应对即将到来的青春期,那会是更大的挑战。
我们想想,小时候开心就笑,不开心就哭,不会隐藏情绪,但随着年龄增长,认识的提供,心智慢慢的成熟,情商的提高,情绪情感元素不再单一,而是互相接纳,一个记忆会即有忧伤又有快乐,每一种情绪对我们生活都是有正面意义。
但是青春期到来后会去批判父母,而批判的语气和表情态度非常的尖锐,因为他们刚开始出现了自由思想和批判性思维,刚开始会觉得自己很厉害,觉得父母也不是完全对的,别人说的这个世界和我的不同,就像一个随时要战斗的小公鸡,然后就开始批判攻击父母。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个机会,我们人类才能成长起来,批判性思维是走向创造力和独立以及鉴别力的一个关键时期,如果我们孩子没有这个时期,就会变得思想平庸的人,不会自己思考,只会听别人指挥。
孩子到了这个阶段有自己的想法,无法告诉父母,这就是孩子在青春期来临的时候出现的状态,他们还不会沟通,不懂得沟通。辛亏莱利的父母特别的好,他们知道孩子跑出去,回来之后他们安静的等待孩子去表达,我们看爸爸说的话非常重要,爸爸说:“你知道吗,我们也想维尼苏达州了。”
这就叫倾听和共情,让孩子知道他也出现这种感觉,其实爸爸妈妈也有这样,莱利的内心跟爸爸妈妈重新连接在了一起,孩子就是会觉得原来我们是一样的。
这种艰难的时候,爸爸妈妈把莱利揽入怀中,一家三口抱在一起,那么看使得这个孩子又发现,能够支持到自己的人就是父母,而父母就是自己的故乡。
非常可惜的是在我们的家长中,在我们周围的朋友中,很难有人给到孩子这个机会,很难有人这么高级的处理孩子在9岁的时候到10岁所出现的这种心理危机。
我们想让我们的孩子比我们强,但是我们却我们为自己的孩子设定了天花板,这个天花板就是我们自己,我们根据我们以往的认知去判断当我们的孩子,想让孩子时时刻刻都是乖宝宝。
其实我们要允许自己的孩子拥有自由的思想,自由的表达,让他拥有自己的思维模式,学会信任尊重孩子的想法,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允许孩子难过,好好的拥抱孩子,哭过后亲子情感会更加的浓烈。
吃饺子时,最后一个饺子是第几个我们不知道,从吃第1个饺子开始就讲吃饺子,但是第1个饺子到吃饱,要吃多长时间?吃多少个饺子才吃饱呢?是不知道的,是有一个过程的。
所以青春期并不是从青春期的哪一天开始叫做青春期来,其实孩子从9岁左右感觉到孤独,感觉到跟家长分离,已经开始去积蓄青春期的力量。
经过内心的痛苦挣扎,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莱利慢慢的融入了新学校,又加入了新的冰球队,当爸爸妈妈去参加他的冰球塞的时候,穿着特别搞怪的衣服,画着装,莱利会觉得特别不好意思,心里会想爸爸妈妈这是怎么了?
这就是一个青春期的一个状态,他这种批判性是一种幼稚的批判性,那我们来看7~14岁,孩子经验认知越来越丰富,从9岁到12岁变得越来越聪明以后的第一个标志就是他们能够发现自己与成人之间的差距没有那么远,成人的想法也不一定对。
以前孩子没有发现,这个差距指的是什么,使得孩子原来特别崇拜成人,觉得成人那么高大上,像这个宇宙之王一样,是自己的一切,所以特别的崇拜成人或是惧怕成人,给他的所有的命令都第一时间执行。
12岁左右孩子发现跟成人之间的距离没有那么大,个头,能力,各方面都没有那么大,于是他们变得具有批判性,初始的批判,由于他们没有掌握社会性能力,因此批判变得非常粗俗无理,孩子不知道在批判对方的时候语言应该态度特别谦和,语气要特别柔和,别人才会听。这个时期的孩子却特别尖锐,因为他不会。
我们再看这个年龄,他们攻击使家长觉得越来越生气,跟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他们开始攻击家长找家长的毛病,攻击的时候又不懂得礼貌,用词很尖锐,这就会使得家长会很伤心很生气,然后就跟孩子吵起来,经常吵架,最后孩子就经常摔门,把自己关到屋里不跟家长来往。
7~14岁如果没有建构好的话,会影响到14~21岁建构自己目标和寻找自己的方向,他们就非常的迷茫,孩子对成人的攻击丰富了他们的思考能力,攻击本身形成了他们自己的思想,如果家长能理解孩子这一状态,就会以他们的攻击行为形成对话,注意了与攻击行为形成对话,这样就能避免互相攻击。
对于刚才我们看到的《头脑特工队》电影的总结:
9岁的孩子感受到孤独,感受到不被理解,如果在这个时期,父母不能懂得孩子不能支持到孩子,并且用不好的方式对待孩子的孤独感,孩子会更加难受。
如果孩子有一个稳定的家庭,在9岁的时候父母是先去团结并意见统一的,能够用正确的方式支持孩子,孩子就能够建立自信变的思想活跃建立了自己的思想就很活跃。
你是想要一个思想活跃的孩子,心里力量强大的孩子?还是要一个思想非常死板,完全心像死水的孩子?就看父母怎么做,怎么选择!
成人可以将孩子拥抱进入自己的生活,拥抱进的生活不是指我们的怀抱,而是他把我们的生活中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把孩子纳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员。
比如在一次旅游中,家庭的路线可以听听孩子的要求,要怎么样去走,我们把它纳入到全家综合在一起,爸爸是这样说,那么把孩子的意见也纳入进去,母亲的意见也纳入进去,而不是把孩子扔在一边。当家庭出现任何问题的时候,第包括孩子一起来开会商量这件事情该怎么办,这就是把孩子拥抱进入自己的生活和生活的问题中,与孩子分享自己的生活,不要把孩子排除在成人生活之外。
第一部影片欣赏《头脑特工队》中莱利遇到了好的父母,而第二部电影《展翅高飞前》一对姐妹一个在九岁一个在青春期遇到一个特别糟糕的母亲,虽然生活中这种特别糟糕的母亲少,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电影来感受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像在孩子9岁的时候感觉到孤独的时期,我们再看一下,在一些环境极其糟糕,对他们极其压抑的环境中孩子们的状态,感觉到很孤独,不能得到家长的支持,他们就更加难受之后,造成青春期的叛逆的心理,这样的叛逆就会使他们把自己拼命的把自己朝向更加糟糕与成人更加对抗的方向。
大李老师这段话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是我亲身经历:
一个人经常是消极情绪和不满的信息,会让人远离你。一个女人如果你觉得你生活过得不好,那么你每天都在不愉快之中,难道你生活就过好了吗?那我们得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你的经济条件各方面你都不好,难道你不高兴你痛苦你生气你就会变得更好吗?
如果你生气情绪不好不能解决问题的话,那么我们是不是去改变一下这种错误的方式呢?
由于生活多方面的压力,我曾经有段时间特别消极,发脾气,抱怨委屈没有让我的生活改变,而是更糟糕,为了走出那段日子,我不断学习,知识的学习给我很少的帮助,我很庆幸遇对了老师,增加心理力量,改变心态,虽然糟糕的事还有,但是生活却慢慢发生改变。
遇到困难我们能做的事,必须停下来我们的痛苦必须,这种情绪的攻击让我们无比痛苦,停下后努力把我们的生活转向一个正常的健康的状态,否则我们更加没有希望。
有时候打败我们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自己的情绪和心态,现在的我一直坚信办法总比问题都多,不在抱怨这件事为什么发生在我身上,而是转念为这件事情让我可以学的什么明白什么?活着也越来越有动力。
我们在电影中,我们看到妈妈进来的时候,脸部没有任何表情,带着不良的情绪一下使得两个孩子都陷入到了这种紧张和不愉快不舒服的状态,并且是恐惧的状态之下。
看来这个妈妈经常是这样,所以这个姐姐已经无所谓了,我们看这个母亲是酗酒,当着孩子的面披头散发的吓人,然后我们看母亲给他们做的晚餐是一块面包几块肉,看着特别不舒服。
这个妈妈还在养育着两个孩子,把孩子养育出心理问题和人格缺陷,到底对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姐姐在青春期跟妈妈顶嘴,姐姐已经能够批判性的去观察妈妈的行为和妈妈的语言,所以我们姐姐是有对抗的,就是有批判性的。母亲脸上表情越来越恼火,对姐姐大吼大叫,甚至动手。
但到青春期的孩子根本不睬你妈妈这一套,因为他觉得能力跟你成人很接近了,我们看十岁左右的妹妹就看上去非常顺从,没有想跟妈妈去对抗,因为她还没到那个时间段。妈妈的神情是这样一副嫌弃,一副不在意,让孩子十岁的孩子心里更加恐惧。
我们看孩子们的眼睛孩子都是真的是跟我们有缘的,生生世世来到我们身边等着,我们跟他之间的那个结没有解开,等着曾经生生世世我们没有帮助到他的地方,这也是我们学会帮助他,这个既让我们圆满了一个做母亲的职责,同时,他们也圆满了他们的心愿,他们就不会再来做我们的孩子了,所以那我们如果没有做到,他们得生生世世守护我们。
如果我们把他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了,我们又不能够很好的帮助他们生活,他们不怕穷不怕没钱,他们怕的是父母有一个怎样的心理状态。
我们看电影中这个女人痛苦的无与伦比的状态,那这个小女孩你看她的心里还是那么柔软那么善良,因为她还没有经历过在妈妈身边待的时间更长,姐姐是待的更长,已经给伤到,完全不抱希望,而且姐姐有批判性思维了,觉得妈妈不会改变,妈妈就是这样子,而他有一个不称职的妈妈,这对他来说也是一件悲哀的事情。
妈妈如何不称职一个青春期的孩子他都能够评价,并且能够很准确的评价出来,小女孩去安慰妈妈,我们看这个妈妈此刻完全变成了孩子,而孩子变成了妈妈,在她这样对妈妈的安慰之下,妈妈的内心真的慢慢的平静下来,然后慢慢的睡着。
这位母亲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强大的那种负面情绪,我们看他慢慢的平静了下来,我们看这个女孩子小女孩她就是把妈妈这样放在怀里,也没有说什么,她用她的身体让妈妈逐渐的从巨大的悲伤中脱离出来,那么我们应该这样去帮助我们的孩子,你看妈妈慢慢舒服了,内心平静了,但是有一个这样的情绪的妈妈,我们看看她时时刻刻给这些孩子营造紧张和不愉快的情绪,孩子根本没有安全感,更别提自信了。
由于母亲的不自信,不认为自己能拥有好的生活,才会觉得自己生活过的这么倒霉,所以才不能够很好的改变生活,于是他的痛苦也不能够很好的分享,也不能跟两个孩子一起商量,如何去突破这种痛苦,所以他就一个人扛了,他就不断的把扛的愤怒和仇恨撒在两个孩子身上,坏情绪撒在两个孩子身上。
母亲的不自信会在别人面前装的那个淑女的样子,自己是装的,这一点更加不确定,不信任,所以好逼别扭的感觉。
当大孩子不听妈妈话,小孩子看到妈妈拿梳子打她的姐姐,而且劈头盖脸的打,孩子太难受了,而且姐姐被打的这种惨叫声使她实在忍受不了,她就跑到院子里去,我们从她的动作中也看到了那种无助和恐惧。最后姐姐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孩子那么小就被逼到社会,如果遇到坏人很容易走弯路。
妹妹比姐姐幸运的是,遇到了一个退休的黑人女仆,把一束光照进了小女孩的心里,我们看黑人看到这个孩子走到他的面前,他马上放弃这个工作,准备照顾这个孩子的灵魂和心灵,所以关怀并不是说只有母亲才有,如果一个文明的社会里,每一个人看到一个孩子的心灵需要照顾的时候,并且发现这个孩子正在伤痛之中都会去护持,他们都会去保护孩子,并且去治疗他们的伤痛。
黑人面对孩子那种笑容,脸上的那种欣赏和平静,眼睛里头透出来那种温柔的光,这种笑的温和真的像温暖的春风一样,对于这个孩子在这种苦难中生活的孩子来说,这个笑容才是真正的一个母亲应该给到孩子的笑容,黑人发现这个孩子的心灵处在困难之中。
黑人打算招待一下这个女孩,安抚一下这个女孩的心,那么我们看他对待这个女孩的方式,实际上就是大李老师刚才给大家说的,与孩子分享生活,拥抱孩子进入自己的生活,你看女孩是一个客人,他让这个女孩帮他拿着东西,然后他自己也拿着回到自己家中,其实他让女孩帮他忙,就是分享自己生活,就是把孩子拥抱进入自己的生活,使得女孩觉得就拉近了他跟这个陌生人之间的关系。
我们看这个退休的老人的房子在这个丛林中被打理得充满了温馨和人情。我们看一样是小小的房子,女孩进入到她的家,看到这个家充满了生活的情绪,小女孩的妈妈也是自己一个人生活确把家里过的一团糟。
黑人女仆她的家里充满了情趣,而且竟然还有一架的书,这对这个女孩来说是非常神奇的,因为她的家里她的妈妈只有酒,安抚一个孩子,一样让孩子坐在我们的怀里,然后拿出来一本书,把孩子的注意力放在书上,这个时候书就成了我和孩子之间的桥梁,而用我们的身体和营造的温暖的氛围给他一些位置,使得孩子融进到自己的安详的心理状态之中,这就是一个会营造氛围。
当女孩坐在沙发上,现在她靠着女孩的身体跟女孩去谈论一本书的时候,他们就有话可说,这样女孩的心的那个闸门就会被打开,实际上他透露一本书在建立他和女孩情感的桥梁。
懂得孩子的人,看到孩子脸上的气色和脸上的样子,马上就会洞察到他的心理状态,于是问话就会问到点子上就会问:“你妈妈还好吗?”妈妈一直在对他们进行虐待和暴力,在这个时候他会正是9岁到10岁他感到孤独,感到没有爸爸去宠爱他妈妈又对他这么恶狠狠,所以此刻有一个人这样去倾听小女孩的内心会建立小女孩生活下去勇气。
第三单元第二课我们一共有两课时,第1课时我们讲了9岁的孩子,他的这个内心的状态和他如何感到孤独和感到跟父母的分离,第2课时我们讲了青春期前期和初期的孩子,他的内心状态和成人怎样去对待他,才能够让他们不在青春期感到那么迷茫。
当孩子出现了批判性和攻击性的时候,成人对孩子的评价,如果不好,孩子就会变得叛逆对孩子的问题解决了更加不利,接近青春期的时候对孩子的不良评价孩子,孩子有可能更快的离开家长,并加入到不可控的孩子群体之中,可能导致犯罪。
所以家长要学会倾听沟通,把孩子拥抱到自己的生活中,分享生活,与孩子建立好良好的亲子关系,从而帮助孩子渡过这段时间。
大李老师用两部影片非常细致的给我们呈现了这个7~14岁这一阶段孩子的特点,和孩子的两个节点,或者说是叫两个冲突点。
其实在日常的事件当中,孩子也会去建构自信心,也会去形成自由的思想,但是这两个冲突点对自信的建构却是影响巨大的,甚至会决定着孩子是否会得到一个健康的发展,对以后的人生也会有着完全不一样子的一些影响。
如果我们把孩子这两个冲突点配合的特别好,我们的孩子得到了父母和老师或者其他重要的人的照顾,或是一些权威人士的帮助,就是拥有对“爱”和对“真”这个权威的需求,我们得到了满足,那么孩子就会建构起健康的自信,就会拥有自由思想的能力,他会成长为一个有主动性有勇气和坚定性格的人。
他孩子会自由地去思考,孩子会拥有自己的批判性的思维,比如说像莱利,相信美的存在,相信善的存在,他也相信真的存在。
如果孩子的成长环境缺乏爱,充满了谎言,充满了不公平,他经常会被惩罚,会被责骂,甚至做一点点的事情,父母就想要奖励去贿赂孩子的话,那么孩子的孤独感,孩子的痛苦,得不到成人的理解和帮助。
这个孩子有可能就会对世界的不信任,一个自卑的人严重到连自己都不重要,当他的需求跟别人的需求不一样的时候,他怎么能有勇气去为自己去争取呢?他会成长为一个缺乏勇气优柔寡断冷漠的人,生活当中有许多这样子的人,没有自信没有思想。
那么7~14岁这个时期,如果没有在这个建立自由思想和建立批判性思维的这种状态中没有解决好孩子的问题,就在14岁~21岁影响到孩子寻找自己的方向,在49岁~56岁的时候会退出世界,49岁就不能融入世界了,失去生活的方向,到该生活的时候失去了生活的方向56~63岁的时候感觉到生活很挣扎,想要控制一切。
英子老师用人质学里面理论,介绍了7--14岁在不同U型图的特点:
生命U型曲线,人生发展的7~14岁的时候,他是通过父母还依然能站在一个孩子愿意听的权威的位置上,我们也要去跟孩子去建立链接,就像莱丽的爸爸妈妈那样子去建立一份恋情,第2部影片当中那个小女孩跟那个黑人,
改变的U型图,那7~14岁,他是通过效仿来改变自己,或者说来提升自己的,那我们如果说想要找一个对比的话,就是0~7岁,他是通过模仿来改变爱自己,7~14岁的效仿是不是比0~7岁的这个模仿会更深了。
健康发展的U型图,到7~14岁的时候,它主要发展这是器官,孩子的各项身体器官也是在日趋的成熟。
情绪发展的U型图,到14岁他主要是通过语言去表达情绪,我们还记得0~7岁通过行动表达,对不对他会哭,甚至会打人、会打滚,他通过行动,但是7~14岁的时候,他就在通过语言去表达了,比如他会说我很害怕我很快乐,我很难过,比如莱利,当他她回到家,她终于跟爸爸妈妈说,我想家了,我怕你们会生气。
所以我们说养育孩子的复杂程度和细腻程度甚至远远胜过了航空技术。孩子的发展,我们如何去帮助孩子,孩子的成长是这么的重要,原来有这么多的细节需要我们去帮助,原来我们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有可能就会伤害到孩子。
大李老师已经给大家搭起了一个框架,搭起了框架,用敬畏的心态去学习,去看见孩子的发展的时候,当我们以这个谦卑的心去感受生命,去感受孩子的灵魂的时候,我们真的就会从心底里流淌出那个爱和尊重,信任和接纳,这些就不单纯是一个词汇,而是真的会成为一个动作,这些动作给孩子就增加灵魂的光辉。
预防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同时育儿也是先育己,通过我们自我的修正,自我的疗愈,自我的成长,当我们能闪耀的人格的光辉,那么我们就能更好的帮助到我们的孩子。
我是文慧,专注于早期教育5年,
希望陪伴妈妈一起快乐育儿,
有想一起讨论育儿的妈妈,可关注我!
期待与你一起成长:心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做一个温暖的人,浅浅笑,轻轻爱,稳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