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祖努尔哈赤出身平平,虽满清立国后,将其描述为“出身相对高贵”,事实上,他们的老祖宗努尔哈赤出身不是“相对高贵”,而是“比较草根”。
满清史书所谓的相对出身高贵也就是部落首领或者某头目之类。且不管其先祖们出身之记载是否真实准确,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到努尔哈赤之祖父觉昌安和其父塔克世之时已经很是平常。彼时,觉昌安与塔克世父子二人游走于明朝辽东总兵官和女真部落之间互通情报,由此可见,努尔哈赤其父其祖生活已经算不上体面了。
努尔哈赤,就出身这样一个较为破落的家庭里。
但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努尔哈赤虽没有多少政治遗产,但其一拳一脚的成就更令人钦服,就是在出身上没那么辉煌,也并不影响他的光芒。其子孙其实并不需要为这位开业之祖粉饰贴金。
努尔哈赤父祖死于乱兵之中后,年轻的努尔哈赤用祖、父所遗的十三副甲胄起兵,开始统一建州女真各部的战争。
努尔哈赤家当虽薄,然其善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灭。他多年经营,以建州为根据地,逐步统一女真,并且公然向明庭宣战。
著名的“萨尔浒之战“,奠定了满清的基业。在这一决定性战役性中,努尔哈赤说了一句震铄古今的话: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公元1619年正月,明朝方面集中47万兵力向辽东发起进攻,由杨镐坐镇指挥,明朝方面真实的兵力,一直说法不一,有的说不过 11万,有的说约20万,反正数量远多于努尔哈赤的后金部队。明军当时从四个方面进军,从北面进军的是马林兵团,从西面进军的是杜松兵团;南面是刘綎兵团,西南面是李如柏兵团。整个作战部署是“分进合击”的思维,看上去似乎稳妥而全面。
而作为敌对的一方,后金的总指挥努尔哈赤说:“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就是说不管你明朝来多少人马,我都不会去一一应对,而是集中优势兵力,进攻你一路,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其实,努尔哈赤说这话的时候,未必胜券在握,他作为较弱的一方,也只能用这种方法来迎敌。
努尔哈赤的战术极大地集中了有限的兵力,明军此时虽兵多将广,然却步伐不一,进度不齐。四路大军与后金一战,颓然溃败,努尔哈赤无奈中的以一敌四,居然取得了胜利。
萨尔浒之战是明军与后金对抗的关键性逆转,后金据此转入攻势。
”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是努尔哈赤军事上的孤注一掷。今天的我们,也可以从中借鉴一二。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姬晓安在其著作《简单,应对复杂世界的利器》里,就曾说过一个屡次跳槽,却处处如鱼得水的好友,问其无往不胜的秘诀是什么,友人答曰:任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此话怎讲?
友人解释:她从不搞所谓的办公室政治,而是集中优势兵力,攻克工作中的难题,变成工作上不可或缺的胡萝卜,这样,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都可以过得顺风顺水。
这让我想起了当年初入职场时,一个远房姑姑对我的告诫:在单位,最重要的是把业务做好,这样地位才牢固。
看到姬晓安举的这个例子,我也不禁恍然大悟:确实,成天喝鸡汤,练情商,其实都是舍本求末。人的精力这样有限,成天想着人际关系,关心上级动向,还不如静下心,集中精力,钻研业务,成为业务能手。管它什么“会来事,会做人”,我只靠业绩与能力说话!
“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也颇有“八面来风,我自岿然不动”的意味,今天的我们,虽不用如努尔哈赤当年上战场,去集优势兵力,各个击破。但在工作中,也可明确目标,发力一处,这样的人生,才能过得恣意。
正如姬晓安的朋友所说:“在我看来,没完没了地看别人的脸色才是真苦,好在我靠努力还能保持一点儿真性情。”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借鉴下那位清太祖的豪言,“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