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与君歌》六:白莲花·黑莲花
男一男二的设置极妙,好一朵黑·白莲花!
齐焱的台词:“王扬曾评价珖王叔,说他持重少言,必有大慧,而大慧者,必有大志……因为他很爱惜自己的羽毛。朕跟他完全不一样,朕为了达到目的,可以认贼作父,可以弑师篡位,可以背负全天下的骂名。可他不一样,他是珖王,他必须要白璧无瑕。”
这段很好地诠释了两者的不同。
总是隐藏在身后,还以圣人自居,真真是让我等俗人生出几分想看他摔跟头的恶趣味来,所以看他自认掌控一切,却被揭穿一切后,颓然无语的样子,倒让我有略微的痛快。
来世上走一遭,不湿几次脚,那还是人么?
珖王爱惜羽毛,首先来自封建王朝除了政治体以系以外,还有一套政治伦理,即儒家思想,人人学习尊崇儒家学说,全社会统一在一种意识形态中,儒家思想便成了判断是非的标准。人人服从于这种标准,包括君主王侯。“君权神授”,于是对君主的道德素养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君主必须有“仁性”“仁心”,以德修己。
而正因为如此,追随珖王的人颇多。而齐焱的人就少得可怜,一个鱼儿就让他感恩上天。
其二,应该是来自于珖王的自卑。母亲是逆贼侍妾,上位手段不当,这是他天生的缺失,天生的污点。因此,他更在乎“德”。
正因为如此,他容忍程兮,反对杀鞍王。因为是亲人,他不会也不能杀。没有遗诏,他推拒皇位,因为不堂堂正正。
想想,这样的人也活得极憋屈。因为他活在旁人的评价中,悦人就往往丢掉自己。
但我并不觉得珖王是反派人物。其实他和齐焱根本立场是一样的,只是行事方式不一样罢了。从他的一句台词“吾之疆土,不容践踏;吾之家园,不容侵占;吾之姓氏,不容玷污”中,便可窥见。齐焱最后将政权交付于他,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有大慧、大志,又偏看重“德”“仁”者,必然清高。他对先帝及齐焱,我想是出于伦理体系上尊重,内心并不见得瞧得上。所以先帝时,他隐于世外,韬光养晦,等待时机;朝露之变,所谓的遗诏(我一直觉得这遗诏,是先帝或王扬留下的一步棋),便开始布局。想是谋划早就有之。而对齐焱,估计是理解他的想法,但不赞成他的做法,上位不正,宦党傀儡,无论德和能力都不足以坐在那个皇位上,所以也对程兮与韩岳的行为视而不见,甚至某种程度上,充当了齐焱与仇子梁对决时的旁观者。这也是让人极不喜欢他的原因所在。
写到这里,再回过头来想王扬的话,想剧中不管是齐焱还是珖王都反复提及的王扬,感觉他才真是一位妙人,该不是他布的局吧?
哎呀,感觉我已被这片子套路了。黑白相衬,人物个性鲜明的同时,情节别致、曲折,抓人眼球,一步妙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