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是周公旦(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周公)的封地,周成王继位时还小,周公辅助,让儿子伯禽代其到封地任职。因为周朝规章礼仪都是周公制定的,所以鲁国被认为与周王室最亲近最有地位的诸侯国,也是诸侯中保留最完整的“礼仪之邦”。鲁国的国史也是最完备的,正是有这样的土壤,能诞生孔圣人。同时,《春秋》也是以鲁国国史为基础编的,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当时的国际大事,都是以鲁国纪年来记载的。祖宗文化的保留也使得鲁国国史流传千古的一个重要原因。
今天说的就是鲁隐公姬息,他是鲁惠公的庶长子,长大了,惠公安排了宋武公之女嫁给他,但是惠公看着儿媳漂亮,占为己有。惠公也顾不得别人说三道四,封其为后,并次年生了姬允,立为世子。
在姬允六、七岁的时候,惠公就走完了生命之路,弥留之际怕小儿子太小,控制不住局面,公室不保,到时候鲁国社稷江山就没了。所以想让大儿子姬息暂时管理朝政,等小儿子长大了,可以接手了,再让位给他。鲁国的大夫们也认可姬息,所以姬息接管了鲁国国政,号为鲁隐公。
鲁隐公的母亲,声子是陪嫁的婢女,所以鲁公年长而位卑,他弟弟姬允,子以母贵,年幼而尊贵,这层隐秘关系,也只有几个重臣和公族知道。正是这样的出身,导致鲁隐公形成了一生的低调和懦弱的性格。
公子翚(挥),公族大臣,管着兵权。卫国州吁打郑国的时候,公子挥收了贿赂,直接不听君主的话,强行出兵,回来鲁隐公也没有怪罪。第二次郑国联合打宋国的时候,又贿赂公子挥,得了两个城池,这本来交横跋扈的公子挥更加趾高气扬。
鲁隐公在位11年,他弟弟姬允长大了。有一天,公子挥跑过来说:主公理政这么多年,国家治理的很好,鲁国安定,百姓也安家乐业,大臣们也认可你。姬允长大了,就要还政给他,要不我帮你杀了他,你继续做你的国君,太宰的位置给我坐,行不行?
隐公听到这个想法非常震惊:你怎么会有这个想法,世子继位是先君公父的遗嘱,我都修好了行宫,将来在那里准备养老,然后退位还政给弟弟。你要忠心辅助他, 不能有这样的心思。
公子挥回去后,想想非常害怕,怕这段对话传到了姬允的耳朵里,那不是得死翘翘。左思右想,与其担惊受怕,还不如先下手为强,又跑过去告诉了姬允。说你哥哥诸侯做上瘾了,不肯让位给你,并让我来杀你。姬允一听,那怎么办?完全入了圈套,一起设计杀隐公。
话说隐公,每年冬天都要祭拜郑国大夫尹氏,因为年幼的时候,身为公子的他参加了与郑国的作战,并被俘虏,大夫尹氏并没有杀他,好生对待,并送他回国。隐公是个讲究义气的人,不忘救命之恩,就找个地方供奉尹氏家族。公子挥借着祭拜的机会杀了鲁隐公。
这一年是公元前711年,周桓王九年,也为鲁桓公元年。公子挥也如愿的坐上了太宰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