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青椒数学第三讲--深圳南山N师团队分享,被“教孩子一天,想孩子一生”这句话深深感动,同时又体验到一种读教材的方法,明确了怎样深入地去了解学生,怎样创设真实有效的情境……三位老师展现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流程,对于资源整合,我们应用得最多或者以为资源整合只有信息技术了。
当然数学课标中有这样一句话: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有了信息技术,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课堂的难点,主要内容呈现,教师只需要板书重点内容,这样也节省了时间,板书也会更直观、清楚。
听了这节课很忐忑,也深深地在反思,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有想过孩子们的将来吗?我们的教学只是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传递还是追求升学率,数学课从直观过渡到抽象就会变得枯燥乏味,这样就需要老师想办法让数学活起来,让课堂动起来,需要将学科之间的知识进行链接起来,进行资源有效融合。
许老师讲的跨学科的资源整合,内容全面又具体,数学课大部分都有情境图,而且多数来源于生活,因此文本资源有利用到,但是却挖掘的不够深,也可以说是没吃透教材,没有进行多版本的对比,挖掘背后的有效资源。
我校现在用的最多的就是多媒体和电子白板,大多数上课时间都有用到课件,里面涉及到音视频、图文等多方面的素材,又是可以模拟操作的,记得101教育PPT里面有丰富的素材,语文的生字注音、笔顺分解与合成、朗读、解释等;数学方面很多模拟学具,统计与概率、空间与几何、数学广角等内容很齐全,还有物理化学方面的模拟实验,这样比一本书一支粉笔的课堂氛围好很多。
平时常用到的APP有小猿口算、百度作业帮,现在熟悉洋葱数学,但是里面课程不知道怎么免费使用,有用到类似的天天练,视频讲解,课后小测验等内容。接触过可以制作动画的皮影客,通过这些辅助设备能让课堂变得更有激情。
相对农村小学来说,很少用到社会教育资源,例如数学绘本阅读,孩子们根本没接触过这类型的绘本阅读,甚至自己也没怎么读过数学绘本。
随着近几年信息技术升级快速,大部分家长和学校有微信群进行沟通,老师将好的文章、作品分享到群里相互学习,但是孩子接触的还是很少,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用的都是老人机,所以很多资源也利用不起来。
许老师讲的生成性资源真的让我很受启发,我们为什么想不到呢?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尝试这样去做呢?孩子的思维是千变万化的,是发散的光芒,每天就局限于完成几道书本的练习题,整天在题海中煎熬,换成写写数学日记,创作点数学作品,说不定看到的就是惊喜,就会得到我们想象不到的答案!
不管是跨学科的资源整合,还是信息技术有效利用,都是让课堂活跃起来,作为一个教育者就应该站在教育者的高度,铭记这一份责任,教学生一天,想学生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