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炖白肉;
二 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儿晚上熬一宿。
老妈一直是一个很传统的人,冬至那天,不吃饺子耳朵会被冻掉。腊八节如果不在天亮之前喝腊八粥,会得红眼病。所以老妈每逢腊八都会在半夜起来煮上腊八粥,清晨五点半把我从暖烘烘的被窝里揪出来,在我惺忪的睡眼前摆上一碗冒着热气的腊八粥:黑米、薏米、花生米、红豆、绿豆、红枣、莲子、葡萄干,嗯,刚好八样。过了腊八节,我和老妈的期末一结束,我们就开始着手大扫除。
大清早一起来,吃过饭就开始工作。我负责爬高上低,先把窗帘扯下来,再把屋里能搬走的都搬走,搬不走的就用窗帘盖上。接着全副武装的老妈出场:换上最破的衣服,用毛巾裹着头发,穿上方便的运动鞋,挥舞着一个加长的鸡毛掸子。我关上门去拆另一个屋的窗帘。等老妈扫完一个屋,转战另一个屋,我抱着刚刚从那个屋拆下来的窗帘扔到洗衣机里。洗衣机的轰鸣声响彻我们这个小家的每一个角落。就这样,往往忙碌到下午两三点,我们才能把所有的墙面都扫一遍。说实话,这期间我最享受的一部分才刚刚来临:筋疲力尽的老妈拒绝做饭,我欢天喜地地拿上钱到楼下买上两个麻辣烫和两个油饼。平日里老妈总说麻辣烫不健康,但那天我们在堆积如山的乱糟糟的餐桌上腾出一小片地方,把麻辣烫就油饼吃出了薄饼卷烤鸭的幸福感。吃完饭,我和老妈挤在沙发上,脚对脚美美的睡一小会儿,起来后把窗帘洗好晾起。北方的暖气真是一个神奇的物件:下午洗好的窗帘,放在暖气上,到晚上睡前就暖烘烘的了。我再爬上窗户把窗帘挂好,整个房间里都是干净窗帘的鲜亮和散发出来的暖暖的洗衣液的香味。
一天劳累之后很快便昏昏沉沉地睡去,第二天一早,老妈边吃饭边宣布这一天的任务。上午打扫厨房,下午打扫卫生间。厨房是最令人头疼的一部分,我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手接触油腻腻滑溜溜湿答答的东西。所以清洗油烟机的重任只有老妈来完成,我负责烧热水、洗抹布。老妈清洗完油烟机之后,我的任务就是爬到厨台上把墙、油烟机的外表面、还有厨房的灯统统先湿后干擦一遍。然后再下来和老妈一起把厨台里里外外整理、擦一遍。这一天的中午往往是吃一些快熟的饭:汤面……嗯……好像只有汤面。一觉过后,下午的卫生间就容易很多。打开花洒把墙壁镜子洗手台马桶冲洗一遍,再擦干。接着擦擦放洗漱用品的玻璃柜,就得到了一个亮闪闪的卫生间!剩下的时间擦擦家具,轻轻松松。
今天早早起来,匆匆忙忙吃过饭,我和老妈就忙碌起来。这一天的工作最艰苦——擦地!不要觉得擦地很简单,这一天结束一定是腰酸背痛腿抽筋,就连麻辣烫我都不愿意下楼去买了。除了书柜和衣柜固定在了地上,其他一切家具:床、写字台、床头柜、沙发、冰箱、电视柜……一切可以移动的家具都要搬开,然后趴在地上把一年积的灰尘擦掉。平常可以擦到的地方还好,那些家具下面总是要擦三四遍。老妈手无缚鸡之力,那些又大又沉的家具全靠我搬。我从撅着屁股趴在地上擦,到蹲着擦,最后就成了跪着擦。午饭?呃……老妈去买。午睡?没时间的!一天下来,我只想瘫在床上放空自己。
这一天过后我和老妈都需要恢复一下元气,去商场买对联福字窗花大灯笼小灯笼,老妈还喜欢给家里放点有新年气息的装饰品。到处一尘不染的家里摆上这些装饰品,顿时有了过年的气氛。
腊月二十三,小年。一大早起来老妈就给灶台上放几块糖,每年都要给我念叨几句,让灶王爷到天上给我家说说好话。与其说是说给我听,不如说是说给灶王爷听,又不好意思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还神神叨叨和灶王爷说话,才给我说的吧?大街上的新年气息更浓厚了,推着小车卖麻糖的,成箱的干果五颜六色,被风吹起的对联像一条火红的长龙,一卡车一卡车拉来的新鲜蔬菜和新鲜水果,车一停就被围个水泄不通。北方灰暗的冬天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会被点亮。一年之中,人们只有在这个时候买东西从来不问价格,平日里挑挑拣拣讨价还价的大爷大妈为了给回家过年的儿女们做一顿最完美的年夜饭,反倒宣扬起“一分价钱一分货”来。饺子是必须吃的,以前没雾霾不禁炮的时候,小年是要放炮的。天南海北吃了那么多口味的饺子,到头来只有老妈包的才是百吃不厌每吃必撑。从小年开始,长肉的节奏随着新年的临近越来越快。
小年过后,我们总是会找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擦玻璃。擦完玻璃贴好窗花挂好灯笼,在阳光的照耀下,房间里红火的像新娘的闺房。真的就要过年了!大扫除以擦玻璃而告终,此时的家里明亮又喜庆,不少人家在晚上已经点起了了彩灯。接下来就是大采购了。糖、巧克力、干果、饮料、半只羊是少不了的、鱼、肉、豆腐……采购回来就是围着灶台转了。老妈做饭水平实在是一般,唯独拌馅儿有一手,炸一大盆金灿灿的丸子让我惦记到开学离家。还有炸豆腐、炸麻花、蒸豆馅儿、肉馅儿包子、蒸馒头,这是老妈所有的技能了。烧肉、小酥肉、酱梅肉、粉蒸肉、酱牛肉这些,如果不从我们这里的百年老字号买,就只能上亲戚家吃了。至于那半只羊,大卸八块之后放高压锅里炖,佐料极其简单,炖到软烂,连汤带肉放窗外冻上,吃的时候加点胡萝卜葱姜,下一锅面条,出锅时放点胡椒粉辣椒油和香菜,一碗热气腾腾香喷喷暖洋洋的羊汤面是冬季的绝配!都说我们中国人做饭不讲究,什么都是“适量”、“少许”,但正是这些模糊不清的词语,让我们的舌头有了乡愁,让我们的味道得以一脉相传。有时候啊,吃的真的不是“美味”,而是在家的那份安逸和踏实,是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和归属。
越临近年根,事情会越少一点。年前一两天,心中的激动总是抑制不住,躁动起来什么也做不在心上,看看闲书,追追美剧,和许久未见的老友聚聚,一天又一天熬着。衣柜里的新衣服试了一遍又一遍,虽然叠好放回去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但还是忍不住拿出来在镜子前臭美一番。终于到了三十,一大早起来贴好对联,吃过早饭,一大家子人前往一个地方。以前奶奶在的时候总是回奶奶家,早早回去帮着贴对联,准备包饺子。后来奶奶不在了,我们总是聚在厨艺最好的大爷家,在烧肉的香味中包饺子。一年一年,我从被各个亲戚们抱起来玩的年龄长到了有了外甥侄儿,老一辈的人们也不像往年精力充沛地打牌喝酒聊天了。为了健康,我们把年夜饭的大餐移到了中午,高度数的白酒不知不觉变成了低度数的红酒和果汁,鱼虾蟹是必须有的,装一个大铜火锅也是每年的必备节目,糖醋丸子是我和二姐的最爱,每个人在饺子上桌之前就吃的油光满面,饺子上来之后还是会挺着肚子松松裤带吃上几个饺子。午饭过后男人们都会泡一杯茶吞云吐雾,女人们则是用瓜子填满她们胃口的缝隙。一会儿谈笑风生之后,牌局还要开两桌,孩子们站在旁边一面端茶倒水,一面渐渐学会了游戏规则。像我这种对打牌提不起兴趣的只好抱着遥控器等待春晚。在以前没禁炮的时候,晚饭前必须要响一挂鞭,从六点开始,炮声就停不下来。现在为了环保,各家各户都静悄悄地开饭,少了不少年味。以前总觉得放炮很烦,我总是听不到春晚主持人喊“过年好!”12点时的电视就像是哑巴了一样。现在又觉得虽然空气不在那么污浊了,但似乎少了点什么。
手机从来没这么忙碌过,大家打电话发信息视频拜年,所有人像是进入了某种癫狂一样。都说我们中国人没信仰,是我们不需要宗教这个东西来做信仰。仔细想来,我们的历法,我们的节日,不就正是我们的信仰吗?只不过西方人的信仰是具像的宗教,而我们的信仰的抽象的文化。这些已经成为文化的信仰溶于我们的血液之中,让我们世代相传。他们靠宗教来约束行为,来精华心灵,来组织家庭和社会。而我们,都只依靠文化。所有宗教的终点都是文化,这就是有图腾有信仰的人在历史上被我们同化的原因。这就是中国人的智慧所在吧!整个正月里,见了人要作揖拜年,有些地方甚至要磕头行礼。按照我们那里的风俗,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大街上又一次热闹起来,全都是堆积成山的包装精美的各式礼品。意思很明确:回丈母娘家岂能两手空空?
一个正月里都是这样,几乎不会在自己家吃饭,不是亲戚家就是朋友家,家家都拿出最好的手艺来招待客人。等到了十五,吃过了元宵,赏过了花灯,这个年才能算是正式结束了。
今年是戊戌狗年,我人生的第二十四个春节,我在美帝,除夕那天晚上有两节课,老师说:好好搞科研,少做无关的事情。人生中第一个没有回家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