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为,春天一到,太阳从南回归线向北移,日渐长,夜渐短,首先交1米左右的浅水先晒热。许多水生植物,率先在浅水中晒阳萌生;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也先在浅水中开始生长繁殖。浅水中氧气较深水丰富,许多以水生植物、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到浅水中觅食,肉食性鱼类也追踪而至。既然鱼类的生活习性由冬眠改为到浅水中觅食生长,人们在深水中就难以钓到鱼类,而必须适应它们生活的变化。到浅水中垂钓,这样,垂钓的效果就好得多。
当然,所谓浅水,和深水相对而言,是看水情鱼情的变化而定,不是越浅越好。如果水域水草多,水因浮游生物多,鱼儿多而较混浊,那么,20-50厘米深的浅水,照样可以一条一条地钓上鲫鱼、鳊鱼,甚至可钓上1-2公斤重的鲤鱼,有人曾在春日里,在30多厘米的浅水中,眼见芦苇丛和水草边鲤鱼背鳍和红红和尾鳍在翻动,打窝子垂钓,照样把1-2公斤重的鲤鱼一条一条地钓上来,有的河边春日浮萍下的水深仅20-30厘米,一般钓友便不肯下钩,其实,新生嫩浮萍正是鲫鱼、鲤鱼等最好食料。它又吸收阳光热量,不断向下方水中扩散,不断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放入水中,使浅水暖融融,氧气足,食物多,鱼儿经过一冬的饥寒,怎么不争先恐后地到这里觅食?站在浮萍丛边,可听见鱼的咂嘴声,可见到鱼嘴鱼背不断将浮萍拱起,这不仅说明这浇水中鱼儿多,而且食欲旺盛。在这种浅水中拔个窝子打些食料,可连钓连上,收获颇丰。
有些水域水很清,1米左右的水一眼可见到底,这说明这片水域很冷,浮游生物还没滋生繁殖,或鱼儿太少,或受到污染。虽也是浅水,有时可看到鱼儿游动,也难上的。
如果一定要排队的话,鲫鱼、麦穗、“船丁”、鲤鱼等往往是初春、仲春野外可钓(咬钩率高)的鱼。
原文标题:为什么春天是浅滩上好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