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还是几年前看过一篇新闻,报道说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一直彩孔雀被熊猫抓伤了。在大家心痛不已的时候,评论区也不乏键盘侠们搞笑的评论,其中一条令我印象深刻:
哎呀,孔雀!你之所以被熊猫抓伤,是因为,彩色的你,不懂得黑白世界的悲伤!
评论一出,我瞬间笑喷!不过,自那时起,大概在心底,我已然把这里当做一个旅游目标,长起草了。
去年十月一,趁着黄金周的假期,我同家人一起来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兴奋不已地拍下了那个功夫熊猫的雕像,坐上观光车往景区深处开去。
景区总体来讲很大,车子开了10分钟,才到达熊猫宝宝的“太阳产房"。我们一下车,便有一只彩孔雀在我们身边摇摆着走来。看来这里的孔雀是散养的,它不伤人,也不怕人,可以自由自在来回走动。照这个情形看,新闻报道也所言非虚呀。
圆滚滚的熊猫宝宝,一个挨着一个。有的仰天来个葛优躺、有的背对我们做“害羞"状、还有宝宝干脆抱着竹子从头吃到尾。每个宝宝的门口,还张贴着它们各自的照片和姓名等详尽信息,瞬间萌化了我的少女心。
顺着蜿蜒的小路,我怀抱着前一天晚上在锦里买的熊猫仔玩具,探访到小熊猫的居所。在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个知识:小熊猫并不是个子比较小的熊猫,它属于小熊猫科,与我们常见的大熊猫,并非属于同一种类。
看到它时,所有游客都惊叹不已。小熊猫呈棕黄色,尾巴很长,浑身毛茸茸,两只圆滚滚的眼睛甚是神采熠熠。它似乎见惯了游客,自顾自地吃着手中的食物。食物吃完了,它变噌地一声,窜到树干边,顺着树干爬上去了。它爬树的动作麻利、速度也很快,机灵的样子又有些许像松鼠了。
走的有些累了,我和家人在路边的小长椅上坐了下来,稍事休息。长椅是安放在小路的两侧,背后是广袤的竹林。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坐在长椅上的我们,深深吸气,吸收着这负氧离子含量充足的空气,沉浸在这自然的气息氛围之中,情不自禁。
家人提议要给我在这里拍张照片,我答应了。不是炫耀旅途有多愉快,不是炫耀熊猫仔有多可爱,也不是炫耀旅游者的诗和远方,而是因为我背后的那片竹⋯⋯
记得曾经听过一个关于竹的故事:
竹子用了4年的时间,仅仅张了3CM。
从第五年开始,它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生长,仅仅用6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
其实在前面的4年,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就是在等待着之后的厚积薄发。
其实,这和我们写作的过程,又何尝不是一样的呢?我们要出书、做编剧、做课程、月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不论怎样都好,前期都需要储备、需要扎根。
记得前两天一个写作群的伙伴,被人民日报转载了一篇文章,群里一个新伙伴问:
"如何让人民日报来转载呢?"
我见他是新伙伴,积极回复:
“先写好文章。"其实我的意思是,你先写好,其他就陆续都会有的。不料他回应道:
“这个我知道!我是想问是主动投稿,还是人民日报来找我呢?"
我见他没有明白我的意思,便不再做声。
不一会儿,那篇爆款文的作者回答:
“让大V的公众号转载了,就被人民日报刊登了。"
"那怎么才能被大V公号转载呢?"
作者回复:"这个,你得问人家大V本人呀。"
最后,他终于明白,回复道:
“看来还是要先把文章写好。"
其实,都是最浅显的道理,只是我们很多时候往往不知道,先熬过那最重要的3CM,然后就什么都会陆续来的。
回顾一年前的这次旅途,真的带给我好多乐趣,而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再次通过这张照片,让我领悟到竹的坚韧。
我们的无戒365课程,火爆开课了!在锣鼓喧天、鞭炮起舞的氛围下,大家个个摩拳擦掌、蓄势待发。记住,我们现在就是在这3CM之中,或许你今天的更文仅仅只是一毫米甚至更少,但是不要急,一年的时间坚持下来,我们终将会收获不一样的自己!加油!
(无戒365训练营极限挑战 第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