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励志,还是忽悠?
@黄开兵
先看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相信大家从小都听说过这个非常著名的励志故事了:
唐代大诗人李白,幼年时便读那些经书、史书,那些书都十分深奥,他一时读不懂,便觉枯燥无味,于是他丢下书,逃学出去玩。
他一边闲游闲逛,一边东瞧西看。他看见一位老奶奶坐在磨刀石上的矮凳上,手里拿着一很粗大的铁棒子,在磨刀石上下地磨着,神情专注,以至于李白在她跟前蹲下她都没有察觉。
李白不知道老奶奶在干什么,便好奇地问:“老奶奶,您这是在做什么呀?”
“磨针。”老奶奶头也没抬,简单地回答了李白,依然认真地磨着手里的铁棒。
“磨针?”李白觉得很不明白,老奶奶手里磨着的明明是一根粗铁棒,怎么是针呢?李白忍不住又问:“老奶奶,针是非常非常细小的,而您磨的是一根粗大的铁棒呀!”
老奶奶边磨边说:“我正是要把这根铁棒磨成细小的针。”
“什么?”李白有些意想不到,他脱口又问道:“这么粗大的铁棒能磨成针吗?”
这时候,老奶奶才抬起头来,慈祥地望望小李白,说:“是的,铁棒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针是很困难的。可是我每天不停地磨呀磨,总有一天,我会把它磨成针的。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棒也能磨成针呀!”
幼年的李白是个悟性很高的孩子,他听了老奶奶的话,一下子明白了许多,心想:“对呀!做事情只要有恒心,天天坚持去做,什么事也能做成的。读书也是这样,虽然有不懂的地方,但只要坚持多读,天天读,总会读懂的。”想到这里,李白深感惭愧,脸都发烧了。于是他拔腿便往家跑,重新回到书房,翻开原来读不懂的书,继续读起来。从此以后,他刻苦读书,历代诗词歌赋,诸子百家,他见到就读,终于成为一名著名的诗人。
我搜索了一下,网上有很多版本,大同小异,立意都一致:就是“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我不知道别人听了这个故事之后又什么想法,有没有被故事所说的道理所感动,受到激励。反正我是没有。我记得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是上小学,老师讲的,我听完第一感觉就是:“不会吧?”
我第一反应是这个奶奶脑瓜有问题,拿个铁棒子要磨成针,费时间又费力,为什么不去卖针的地方,拿铁棒子换针,一个铁棒子多多少少可以换一些针吧?就算人家不愿意换,也可以先把铁棒子卖了钱,再买针,也是可以的啊!何必那么麻烦——慢慢磨!
我没敢把我的想法说出来!从小,身边的人都笑我笨,是个傻蛋。
但是,随着类似的故事听多了、看多了,我的疑惑就越多,我不仅仅没有被感动没有受激励,相反,我觉得有一种被忽悠的感觉。
再看一个书法家怀素种芭蕉的故事:
怀素自幼聪明好学,他在《自叙帖》里开门见山地说:“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文暇,颇喜笔翰。”他勤学苦练的精神是十分惊人的。因为买不起纸张,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 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 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干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
故事里说了,怀素是个穷孩子,这就奇怪了?他那么穷,怎么种得起一万多株芭蕉,且不管这种这一万多株的土地哪里来的?(寺院附近的荒地?寺院也许真的有这么大的一块荒地给他种一万多株芭蕉!我不知道种一万株芭蕉要多少地?应该不小吧?)这一万株芭蕉苗哪里来的?好,就算是有人送的吧!就算这些都是真的吧,包括用干的芭蕉叶写字都是真的,但“干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这就是随意编造的情节了。写这故事的人,也许都没见过芭蕉叶,生的芭蕉叶油光光的,滑溜溜的,水都粘不上,想在上面写字,纯粹忽悠人!干的芭蕉叶写字没问题,生的芭蕉叶子真的没办法在上面写写画画,这个细节,这个故事流传这么久,一直没有人质疑,真的奇怪!
我想,谁会像我这么傻,这么较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