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巴纳姆效应”,指的是每个人都很容易对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产生共鸣,认为它很准确地说中了自己。
我们现在经常说的星座、血型等,就属于巴纳姆效应。但是星座、血型等的测试,真的那么准吗?难道我们的一生真的就是由它们所决定的吗?
肯定不是。只不过,它们是我们内心的一种信念,我们总是找各种有利于我们的证据来解读内心深处的我们,认为它们是非常能理解我们的,给我们支持。其实,这只是一种心理暗示。
但是,我们如果能把“巴纳姆效应”巧妙地用在感情上,就可能让对方信任你。对于难以靠近的回避型依恋者,“巴纳姆效应”不失为一种策略,实现关系的升级。
1、探索性格,切入软肋
回避型依恋为什么不愿靠近你,那是因为ta对你没有安全感,ta感到害怕,所以才会进行自我防御。
要想攻入ta的内心,不是简单几句话,或者做几件事就可以的。要花心思去了解ta的性格,让ta觉得你是真正了解ta的,而且花了时间,这样会让ta觉得你是可靠的,进而愿意找你倾诉。
心理学上发现,大多数人对自己的性格,可能带有不切实际的乐观。回避型也一样,ta不觉得自己的回避是不好的,甚至觉得自己这样很舒服,没什么需要修正的。
所以,在接触前期,你需要做的就是帮助ta强化这个意识(但是仅限前期,交往到中期左右不可再有这方面的强化),因为帮助ta强化,就是让ta觉得你是接受ta的,你和别人不一样,你愿意去理解ta,你是最懂ta的人。
2、乘胜追击,关系加热
回避型在感觉到自己被你接受之后,一定会放下自己的防御机制,这个时候的你就要乘胜追击。
比如,当回避型开始自我暴露:“小时候父母对我的要求很高,但我成绩不好,我不想让别人看到我的脆弱。”
这个时候,你可以这样回复:“在这之前,我一直觉得你很高傲,但是其实你也很敏感很脆弱,想要有人能理解你。”
这就是在利用“巴纳姆效应”。谁都有内心脆弱的时候,你只要能共情ta,ta就会对你产生好感。只要多多使用类似的方法,对方就会觉得你很了解ta,渐渐放下内心的武装,回避机制的发动也会越来越少。
3、引导对方继续发展
很多回避型恋人之间会发生问题,就是因为一个不断吵,一个不断躲,循环往复,问题没有解决,而彼此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
但是,有时,一方的离开也是一种策略,你可以利用它修复关系。
比如你知道对方遇事逃避、不爱沟通、性格多疑,但是在发现这些问题的时候,你不会这样去批判ta:“你为什么不爱沟通?你为什么要回避问题?”
你可以这样引导:
“我知道你其实也是愿意沟通的人,沟通可以让我更了解你,让我更爱你。”
而当对方开始回避退缩时,你可以说:
“我其实很欣赏你要强的性格,之前你一个人完成那个CASE,让我觉得你很出色,跟你在一起我很受鼓舞,也很有安全感。”
这其实都是“巴纳姆效应”,你需要反复去对ta说,强化在ta脑海里的那个印象,你们的关系才会不断深入。
有时,破解回避型的回避机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难,你只需要给足ta安全感,让ta在你这里拥有自信,那么你就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