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亳州街上,看到一座塑像,一下提醒了我:
三国的时候,除了曹操,亳州还出过另一个有名的人物。但如今人们包括我本人在内,提到亳州,往往都把这个人忽略了。
这个人,便是塑立在亳州街上的华佗。
很多人不大清楚华佗是亳州人,并不等于很多人连华佗都不知道。
别的不说,就说那个“麻沸散”吧。那么早的时候那么好的麻醉药,那么古朴的环境那么高新的外科水平,多么了不起!
还有“五禽戏”,还有……不说了,归总一句:关于华佗的很多治病救人的传说,近乎神迹。
所以,华佗成了包医百病的神医的代名词,也就不足为奇了。
到现如今,一个人没治了,说“哪怕华佗再世也没办法”,就等于说神仙来也没有用。
不知华佗在世时,遇到治不了的病会怎么说。但他说能治就一定要治好的,说不能治就一定放弃,并不虚应含糊。绝不会说“你再加点钱我再想想办法也许有办法”,拿别人病为自己忽悠钱。华佗者,非唯医术高,医德人品同样高尚。
亳州把华佗像矗立在大街上,是怀念并祈愿华佗一样的好医生常在人际的意思吧?
华祖庵是一定要看的。这座祭祀华佗的庙堂,始建于唐宋年间。现在的建筑都系翻修复建,感觉簇新簇新的。
华祖庵妙在门脸不大还略显土气,却内里不小很是美妙。全庵由庙祠、故居、古药园三个院落组成,占地面积8600平方米。亭台桥池,
花草树木,
园林化漂亮地布局其中。
神威的殿堂,神韵的华佗塑像,均各神气昂然或仙风十足。药园还有个池子不断释放雾气,让环水亭树一片云雾缭绕之间,恍如仙境。
由此可知,这华祖庵,对华佗是当神来祭祀和供奉的。
不过,与老子故里的老子只显神迹无见人迹不同,华祖庵的华佗,对其为人的事迹有着充分的体现,除了大篇幅的生平事迹介绍可供了解华佗之为医为人,还有“药园”的中草药圃,纪念华佗药材人工种植的历史首创之功。
为华佗之灵有这样一个庙堂安憩而由衷的高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而歌:“安得广厦千万间……”。我要为华祖庵如此华佗而歌:“安得华佗神万端,大愈天下病室俱颜欢”。
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纪念祭祀华佗的地方叫“庵”而不叫“祠”?
查字解获知,庵是指圆形草屋,小庙。本义是不对外开放的房屋。特指女性修行者居住事佛的寺庙。
据此,是不是可作如下判断:
此庵最早是不大的一个茅屋,极有可能还是一圆形草屋,其存在的时间远在“庵”字被特指女性修行者居住事佛的寺庙之前。
初始之庵,未必有对华佗封神的意思,很有可能是为华佗保留住房,希望他仍在人间甚至还开诊所的用意。
现在的华祖庵,显然是扩充了很多后世后人崇神拜仙的意念进去。
另外,华祖庵之“祖”,乃名其为医道之祖。那么,为何华氏未称华佗为祖而宗祠他呢?
说华佗唯一的儿子“沸”,为了帮助父亲研制“麻沸散”,身试药性,不幸夭亡,导致华佗无后,所以。
细想不对。曹腾无生育,可以在家族内领养曹嵩传宗接代。既为亳州人,当有华氏家族在籍,学曹腾故事,为华佗安排子嗣繁衍,在华佗乃至在整个亳州华族,应该不是难事,还应该是很自然的必行之事。
可是,没有。华佗人族未知所踪,华佗神医也被老乡曹操害得失了传。
据说,陈寅恪专门对华佗做过考证研究,得出一个石破天惊的结论:
华佗不是中国人,而是万里之外游方而来的印度人。
这是不是华佗没有宗祠的原因?也不知道陈寅恪的考证,谈到华佗的宗族流派问题没有。
其实,即使陈寅恪有道理,我还是要坚称:华佗,古谯郡今亳州人也。
因为,华佗及其传奇也早已与中华医学文化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