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的写作可以分成三大类:总结计划(复盘)、笔记类(学习/阅读)和原创文章。原创文章大致可以分成散文随想和思考议论类。所以我的写作主题是很杂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写作对我来说,一方面是辅助学习的工具,帮我用输出的方式来整理输入的内容;另一方面,写作也是我记录生活和进行一些话题思考的方式。小时候就喜欢看书写东西,但那时更多的是以日记随笔的形式。虽然没什么深度,却帮我留下了很多日常的片段和记忆。
关于写作风格和方式,我觉得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同时也要明确写作目的。总结计划类的文章,对我来说就是进行复盘,所以不追求文采,目的是把当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进行分类总结,再根据情况来调整下个月的目标和计划。笔记类的文章,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对于非常好的内容,在精读的基础之上有逻辑和条理地把它们总结出来,同时摘录最重要的一些观点,目的是帮助自己更好地去理解和整合各个知识点,搭建起自己的知识构架。
原创文章其实才是真正考验和磨练写作能力的。散文随想一般是影评或者记录一些生活片段,这种文章我不会对自己有太多的限制,尽量顺着自己内心的感受走,不列提纲不设主题,让它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等写得差不多的时候,从头到尾看一遍进行一些细节的处理和修改,删掉重复多余的表达,去琢磨一些字词是否表达出了我想要表达的,或者是否有更好的表达。
思考议论类的文章,主要是为了帮助自己想清楚一个问题,这时我会先确定这个问题是什么,然后把相关的点列出来,把里面的逻辑线条整理出来,根据逻辑去写作。这点其实是受英文写作的影响,英文和中文是两个不同的语系,语言背后也可以反映出一些民族文化和思维方式。英文中的写作(当然文学作品除外)讲究的是从整篇文章到每个段落到每句话之间的联系和连接,所以这个经历对我的影响还是挺大的。
另外,我觉得保持输入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除了阅读实用型、知识类的书籍之外,我们也需要进行一些文学类尤其是经典作品的阅读,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感,这个对文字的表述和遣词造句一定会有帮助。经典作品之所以能经久不衰,也是因为除了文笔之外,还放映了一些共通的东西,比如人性,这也是值得我们去体会的。
沐熹,2017年8月31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