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同事小羽将手中的最后一支养鸡概念股卖掉了,她今年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我太难了”。
这也不难理解,由于鸡肉价格持续下滑,鸡产业指数在二级市场上走势一直低迷,那些手中握有养鸡概念股的股民们可谓心惊胆战。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不少同事将工资转入了定期存款,不敢轻易踏入跌宕起伏的股市。
而这些变化,都与疫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疫情的蝴蝶效应已经成功席卷了各行各业,几乎无孔不入。那么,我们要如何处理手中的资金呢,定期存款真的那么好吗?
在疫情的焦虑期中,我阅读了几本有关理财的书籍,其中,美国作家加里·贝尔斯基和托马斯·季洛维奇一起创作的《增值陷阱 》让我印象深刻。这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告诉我们错误的理财观点是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的,这种观点背后的逻辑,以及如何更好地逃出理财误区。
书中提到:“多数人在理财决策时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不论短期还是长期,这种失误都会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
现实生活中,确实如此。我身边许多人都认为定期存款是比较稳健的理财方式,有固定的利息,且没有发生损失的风险。但是,定期存款的风险真的不存在吗?还是多数人没有真正看到呢?
这里就不得不提通货膨胀了,许多情况下,人们看到的是货币的“票面价值”就是数字,却并没有看到货币的“实际价值”,也就是购买力的变化。这也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工资的涨幅远远赶不上物价的涨幅,那时,人们往往清楚地感受到什么是钱不值钱了。
正如书中所说:“与经受股市上下波动的折腾相比,让自己置身于易受通货膨胀劫掠的境地风险更大。“
而多次剧烈震荡的股市为什么仍然不失为理财的好选择呢?
由于股市上散户众多,这些散户中中长期持有股票的并不多,有关他们炒股的一些经历和遭遇往往容易被媒体夸大。会让人们产生,股市非常赚钱和股市非常烧钱的两种极端想法。
《增值陷阱》中关于股票的一些观点就比较适合借鉴,譬如,书中提到“近年来股票价格的多次剧烈震荡(以及似乎相伴而生的媒体狂热)是近年来股票大幅升值的直接结果”、“大量的历史证据表明:股票的表现明显优于债券。”
这便不难理解,在股市疲软的时候,大批人会将资金转入定期存款。而这些人显然都无视了基本率,也就是概率。
既然如此,如何做才能尽可能地避免理财上的失误呢?
股票风险大,退而求其次——基金
许多人理财最大的焦虑就是风险,而股市就是因为风险大让很多保守的投资者不愿进入。《增值陷阱》中推荐了共同基金—指数基金,它反映的是不同种类基准股票的股价平均数。
书中谈到这个基金背后的理念时,说道:”如果你打不过它们,那么就跟它们一伙。“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长期持有,是更明智的理财做法
从大量的历史数据来看,股价的涨幅确实超过了通货膨胀的涨幅,股票是维持甚至增加购买力,提高资金实际价值的最好方法。
为什么建议长期持有呢?
因为利息,时间越长,复利的价值越大,资本回报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多。购买股票的手续费等资金成本就会被逐渐稀释掉。
而短期投资往往因为人们盲目的信任,无疾而终。
短线的成功不可盲目跟风
正如写网文总要追热点一样,在投资理财上,人们也总是相信那些过去业绩表现好的股票。借鉴历史数据,本身并没有错,问题在于没有人知道一年后究竟会发生什么。
正如《增值陷阱》中提到的,“无论上一年的热点投资是什么,共同基金或变额年金保险,抑或某家证券公司选股成功,都不要追逐,理由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现成的方法判定1年的业绩到底有多大的意义。它可能只是赶上了运气不错。”
推荐大家们看这本书,是因为它让我发现了自己在理财上的许多思维误区,并提出了许多操作性强的建议,对于同样有选择障碍和理财焦虑的人们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既然如此,你还等什么呢,翻开它,看看自己中了几招,怎么化腐朽为神奇吧!